分享

【伤寒论精读】少阴篇条文281-286

 阿尼古经方学习 2023-06-12 发布于广东


【伤寒论精读】少阴篇条文281-286

写在前面:条文依照宋刻版《伤寒论》顺序排序

【条文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小编解读:

这条是讲少阴病的主证和主脉,是脉微细,但欲寐是少阴病的重要特征。

少阴属心肾二脏,心主血属火,肾藏精主水。病则心肾两虚,虚则脉象微弱,营血不足则脉象细小,故买微细,气虚两虚,心主神,肾藏精,精神两虚则人往往容易萎靡不振,昏昏欲睡。

这里要注意与邪退神恬的嗜卧,高热神昏的嗜卧相鉴别。比如37条“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231条“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瘥,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281条的但欲寐是阴盛阳衰,神失所养而致。37条的嗜卧则是病邪已退,正气渐复时的表现。231条的嗜卧则是三阳合病,热盛神昏所致。

【条文282】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小编解读:

这条论述了少阴虚寒的辨证。

欲吐不吐、心烦与但欲寐并见,属少阴虚寒证,若是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出现自利而渴。这里的欲吐不吐跟《金匮·呕吐哕下利》21条条文:“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徹心中愦愦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病机相似,因为寒饮搏结胸中,故似呕不呕,似哕不哕。本条文中也当有寒饮内停,推测停饮的部位应该是心下胸腹交界的位置,肾阳虚衰,寒饮上逆,由于部位不在上焦想吐又吐不出来,故心烦,同时少阴虚寒阴盛阳衰,神失所养,故昏昏欲睡。

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可能出现自利而渴,肾阳亏虚不能上暖中土则致脾失健运而下利,由于肾阳虚不能蒸化津液,以致津失上承而口渴。同时由于少阴虚寒,引水自救当喜饮热饮。这跟阳明热证的引水自救是不同的。

同时也要注意少阴病的自利而渴与太阴病的自利不渴相鉴别。太阴病由于湿邪中阻,故虽下利而口不渴。但就下利而言,无论少阴病的下利还太阴病的下利均属于虚寒下利。若是太阴病下利失津较甚也会出现口渴,同时也都喜热饮。

接着仲圣又告诉我们,观察患者的小便,因为下焦虚寒不能制水,患者的小便则是色清不黄。反过来看,若是自利口渴属于热证,必然小便黄赤。

综合以上各证候,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同时自利而渴,观察患者的小便色清不黄,断定为少阴虚寒证。这里仲圣也在暗示我们临床辨证时尽量四诊合参,多角度去反复论断,以便去伪存真,看清病证背后隐藏的病机,我们处方才能有的放矢。

【条文283】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小编解读:

这条是少阴亡阳的脉证。

紧脉主寒,脉阴阳俱紧,常见于太阳伤寒,但太阳伤寒属于寒邪束表,是脉浮紧恶寒而无汗。这里脉阴阳俱紧反汗出,显然不属于太阳伤寒证。但又不同于咱们前面学习到的“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这里的紧脉不是实而是邪盛的一种证候,不是表寒则属于里寒,仲圣接着说这是亡阳,千万不要看成寒邪束表而是少阴证的孤阳外越。孤阳外越则阴寒盘踞其里,阳气外脱不能归其根也。咱们都知道正常情况下阴阳是互根的,孤阳脱其根而外越有阴阳离决的趋势。虚阳循少阴经上浮则咽痛,阴寒内盛中阳不守则上吐下利。这里的汗出可是有别于三阳证的汗出,实是孤阳外越假外热真里寒。一般治则要温阳回里。可以用白通汤加人尿猪胆汁治之。

这条条文重点掌握少阴证的脉阴阳俱紧与太阳伤寒脉阴阳俱紧的区别,同时一定要注意这里的汗出属于虚阳外越是假热真寒的本质,同时出现了上吐下利则是阴阳离决的危候,临证大意不得。

【条文284】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小编解读:

这条主要讲少阴病误用火法以致劫汗伤津的变证。

结合前后条文我们知道少阴病里有水气所致的咳而下利,有从寒化的比如316条的真武汤证,也有从热化的比如319条的猪苓汤证。本条单从条文很难确定属寒属热,但火法劫汗是少阴病所禁忌的,正如后面的285条:“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而不当的火法则会损伤阴液,心阴受损以致心神浮越,同时火法劫汗不仅伤肾阴也会伤胃阴,火气劫汗,化热传于胃,胃阴被劫,肾阴和胃阴同时受损因而出现谵语。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谵语和阳明燥热亢盛引起的谵语还是有区别的,本条文病入少阴多数虚证,阳明热盛引起的谵语多数实证。临证时我们要结合病家的脉证,声音等进行四诊合参综合辨证。

后面由于火法劫汗,导致津液受损,化源不足,故小便难。

【条文285】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小编解读:

这条主要是讲少阴里证,禁用发汗。

少阴病,脉细沉数,关于这点胡希恕和李克绍前辈均认为阴虚,脉沉在里,脉细为阴虚,脉数为有热为少阴热化证当育阴清热。也有医家认为是少阴寒化证,脉沉细中见数,为阳虚寒甚,但按之无力而散,为真阴寒证,治疗当用驱寒回阳。无论哪种情况都不适合发汗。针对上述两种情况临床上当都有可能发生,一旦遇到少阴病,脉细沉数,我们要结合更多其他细节进行辨证,比如属于少阴热化证,比如黄连汤证的心中烦不得卧,猪苓汤证的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等津虚热盛的证候。若是少阴寒化证下利手足厥逆等阴盛阳虚的证候。两种情况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不得不仔细再仔细。

【条文286】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小编解读:

这条主要是讲伤阴禁汗禁下的脉象。

少阴病,脉微为阳气虚,尺脉弱涩,不仅阳气不足营阴亦不足,更不可寒下。

【小结】今天学习的6条条文,都涉及我们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比如少阴证的特征,再就是少阴误治引起的变证,285、286条讲述的少阴里证的禁忌,同时在少阴篇也有麻黄附子汤证的发汗,大承气汤证的急下存阴,这为我们学习本章增加了不少困惑,如何认清病机十分考验我们的功力。比如285条的少阴病,脉细沉数,既可能是少阴热化证,也可能是少阴寒化证,二者治疗方案完全不同,所以在细节辨证上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方的效如桴鼓离不开准确把握病程和明辨病机。尽量获取病家更多的四诊信息,以便在辨证时能够去伪存真,提高辨证的准确率。最后对条文中的疑问点也欢迎中医朋友们跟帖讨论,理解有失偏颇的地方欢迎拍砖斧正。

猜你还喜欢:

《伤寒论》中“但头汗出,身无汗”条文总结
郑重光治经方误汗案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盗汗案
小柴胡汤与黄芩汤治疗妇人病之探究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运用体会(赖晓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