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湿性心脏病?要通络,宋代金方,连通带补,温阳补血,建议收藏

 红烛琴心 2022-06-18 发布于湖南

整天心悸、胸闷、全身浮肿,本来没当回事,结果检查医生说你是风湿性心脏病!

你问医生怎么办?

医生说:那做个心脏瓣膜置换术吧!

你吓得半死,心脏的零件,说换就换吗?

可是医生很笃定,说你瓣膜出问题了,不换瓣膜这病没法治!

那我们换个角度呢?

其实,你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

医生轻飘飘的一句话带过,你就要在病床上躺很久,输一大堆液体。

关键,在心脏上做手术,你当然会怕!

那除了手术真的没有办法了么?

当然不是!

通络就行!

我的办法告诉你,有没有用你说了算!

治病要求因,那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因是什么?

我相信有了解的朋友!

你肯定会说:风湿性心脏病是由于A 组

入侵人体后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瓣膜病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说完了,然后呢?

病因找到了,最后还是手术了事,那你找到这个病因,什么什么菌,就是无效病因!

因为我们不能寻根用药!

还是,我来告诉你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因是什么吧!

风湿性心脏病,又称心痹!

有的朋友,在患风湿性心脏病之前,有过反复扁桃体炎和咽炎史;甚至大多数朋友有急性风湿热病史

这跟风湿性心脏病有关系么?当然有!

《中藏经·论痹》 曰:“痹者,风寒暑湿之气中于人脏腑之为也。”指出痹证是由外感邪气所致。

那这个A 型溶血性链球菌就属风邪范畴!是外敌!

风为阳邪,易袭阳位,络脉外层体表阳络最先受邪,这是第一道防线,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咽喉痛、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外邪入里化热,毒热蕴结,络脉瘀阻,津血不化凝滞为痰,痰瘀互结经脉,引发风湿热关节炎,这是第二道防线,病理产物在络脉中积滞产生皮下结节。

风邪也就在这,摇身一变,成为体内的风湿热毒!

络脉相传,内传心络,阴络受邪,发为心痹,即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热毒穿过层层脉络防线,最后病至心脏!打入了身体的大本营!

如果说风邪是外敌,我们身体自己的防线也太薄弱!

《内经》 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体气血调畅,正气强盛是抵御外邪的关键。

而《济生方·痹》云:“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

也就是说,内伤七情、痰瘀阻滞、饮食起居、外伤、久病皆可损伤络脉而使气血津液的运行正邪本就是攻防战,敌强就算了,我方还弱!

身体这个城池自然守不住!

守不住就要举手投降吗?

皇帝被抓住了,就要换个皇帝么?

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不练兵不发展,你换一百个皇帝,还是会被敌人直捣黄龙!

所以,我们现在该做的是提高:身体对风湿热毒的抵御能力!

风邪热毒进不来,咱们的心脏不就安全了!

那该怎么提高对风邪的抵御能力呢?

三步走,解决身体的外忧内患!

第一步:祛风湿通络!

因为风湿热毒已经入侵我们的身体了,留在关节了,引发了心脏的病变,而心脏又是五脏之大主,这相当于,挟天子以令诸侯!

所以就要先平反,应当清热凉血,祛风除湿!

一般常用生地黄、牡丹皮、赤芍清热凉血,金银花、蒲公英、土茯苓清热解毒,薏苡仁、防己、独活、秦艽、威灵仙祛风湿除痹,苦参、黄连清热燥湿。

第二步:化瘀通络!

风湿热毒入侵,在脉络中滞堵,形成血瘀,络瘀淤阻津液代谢失常,或络虚无力运行气血津液,凝结为痰,外渗为水肿,此时需化瘀通络!

比如,唇甲紫暗、咯血、舌青紫、面色晦暗的患者,可以用桃红饮!

方中当归养血活血,桃仁、红花、川芎化瘀通络,威灵仙祛风湿通络止痛。

对于遗留下心脏瓣膜病变的患者可加入水蛭、土鳖虫等虫类通络药,加强化瘀通络之效!

最后一步:通补兼施!

不能只通,还要把亏掉的气血补一补,保证身体的正气充足!

叶天士“大凡络虚,通补最宜”, 素体阴阳或气血亏虚之人,在治疗时应当扶正祛邪,通补兼 施,即在通络祛滞的同时,养阴填精或温补阳气或益气补血。

可以用生脉散益气养阴以固本,加威灵仙、桑寄生、豨莶草、鸡血藤等以祛风湿通络,再加桃仁、红花、丹参等活血化瘀!

提醒:只是一个治疗的思路分享,方子要根据个人情况辩证加减,我可以我大家调方,但不会给通用的剂量!

我是@心内科苏主任,你可靠的中医朋友,大医之道寂寂无名的行路人!

#奇妙知识季##中医##心脏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