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里丹青梦

 尚谷古意山水 2022-06-18 发布于陕西

最近裱画时,顺便把以前变临的《千里江山》局部的条屏,裱出来了。于是,往事历历在目。

图片

尚谷临习作品

最初学习青绿山水是在2009年,那时我想给屏风上画一条幅。在课程快结束时,用炭笔起了稿子,然后站在画桌前,拿毛笔画。当时的毛笔已经没有锋了,就连很小的房屋也是站着用粗粗的笔画出来的。

后来偶然翻到这幅进展了一点的画。的确太粗糙了!而王希孟的《千里江山》用心很工细。

图片

尚谷临习作品

图片

尚谷临习作品

2014年,在通临了赵伯驹的《江山秋色》之后,次年8月,我又雄心勃勃地投入到一个更浩大的工程,临习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兰强老师要求我要稳,心不要急,慢慢来,把画分解,先临各种树法。兰老师一一给我做了示范。

图片

兰强老师示范(一)

原画的树非常小,我就放大好几倍画。其中点叶树很多,偶尔也有夹叶树,还有几组松树,和竹林,柳树比较多。

图片

尚谷临习作品

树是分组练习。有的多画几遍。然后添上不同的小景,可以独立成画。

图片

尚谷临习作品

图片

尚谷临习作品

为了练习竹子,又专门学习宋代赵葵《杜甫诗意图》的竹林,还临了仇英一幅以竹子为主的画。

对于不同的石法,兰老师也都一一给我示范。就是现在看兰老师当时的示范稿,依然能感受到兰老师当时的心非常静。

图片

兰强老师示范(二)

图片

兰强老师示范(三)

图片

兰强老师示范(四)

原画中的溶洞很特别,就想局部临习。自己正式动笔之前,先参考临本和兰老师的示范,反复揣摩和在小片纸上练习,手熟后才正式临习。

图片

尚谷临习作品

后来又认真临习画中有代表性的十六个局部。

图片

尚谷临习作品

图片

尚谷临习作品

2016年初开始变临条屏。先画2009年的那个构图。墨稿画完后,由于是重彩,颜色还没有染完,墨色不够了,就再用墨皴染。

图片

尚谷临习作品

画第二幅条屏时,就吸取教训。墨色再重一些。即使这样,染色时,对比出来的墨色还不够。第三幅和第四幅的墨稿都比较重,完成后,才给第三幅染色。后来还是发现墨色不够,这样同时给第三幅和四幅加墨。等到第四幅要染色时,发现墨稿重得有些离谱。而染完色后,墨色则刚刚好。

图片

尚谷临习作品

图片

尚谷临习作品

重彩青绿的墨色最好在染色前就足够,这样画面才会沉着稳重。

图片

尚谷临习作品

图片

尚谷临习作品

同年3月开始通临《千里江山》。按照绢的宽幅92公分作为画的宽,用了一匹绢还不够。花了一整年的时间通临完山石和主要树木、屋宇建筑。有观宇的亭台楼阁矗立在烟雨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

图片

尚谷通临的局部

图片

尚谷通临的局部

在临其中的一段的墨稿时,似乎有黄子久《富春山居》的感觉。只是黄子久的用笔更老辣、自如。

图片

尚谷临习作品

图片

尚谷临习作品

图片

尚谷临习作品

画中有许多舟楫。作为北方人,很少看到船,于是从图书馆借来一本关于复原《清明上河图》中的所有船只,其中详细讲解了船的结构。

图片

尚谷临习作品

图片

尚谷临习作品

图片

尚谷临习作品

2017年添加人物。画中有许多人物,最小的人比黄豆还小。这也是难度最大的,临到这个程度,心已经很静了,但是还不够,需要一再收心。

图片

尚谷点景人物练习

于是我又拿起《芥子园画传》,按点景人物,继续练习,一个个地过。不用铅笔打形,直接用毛笔画。第一个人物,反复地画,练了两天,才达到要求,第二个人物一整天才画好了……其中点景人物有二百多个,足足练了三个月。

图片

尚谷点景人物练习

图片

尚谷点景人物练习

等到要临画时,还是难度很大,原画人物太小,线条不清楚。参考其它资料,先起稿,起大一些,反复练习,手顺了,再缩小到合适的比例。

《千里江山》第一部分人物不多,只有十多个,画了一个多月才完成。后面有众多的人物,一个个认真用心的画。画到后面,人物太小,只能在放大镜下面画。速度和质量却提高了很多。

图片

临近染色时,20179月,正好北京故宫正在展览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据说每天看展的人络绎不绝。我就专门乘火车去观赏学习。20171011日凌晨三点,我在硬座上,一想到天亮就可以看到《千里江山》真迹了!非常兴奋、激动。于是写下自己的感想:

如果能穿越  我最想  穿越到宋代

而此刻  正在领着我的书童  长途跋涉

想到这儿  我的两眼含着泪花……

今天我就要穿越在古代青绿绘画的长河中……

我是一朵欢快的浪花

徜徉其中……

图片

在北京故宫展出的《千里江山》图

那天运气好。由于国庆长假刚过,故宫又初次改为电子门票。游人少,我一天先后看了五遍。第五遍是下班前的最后一拨。我们站在画前,非常缓慢地移动,由于再没有增加新的游客,后来队伍就一动不动。疲惫的工作人员善解人意,把下班时间一推再推,最后大家还是不忍离去。

图片

图片

尚谷在故宫看展留影

宋代以后的朝代中,都有人临摹过《千里江山》,有一个版本接近原作的气息。还把原画中“长桥卧波”中亭子的错误改正了。当然人们不能对古人求全责备。原作的可贵在于首创,生动、鲜活、情感饱满、色彩艳丽而不失稳重。王希孟的《千里江山》是一座高山,永远的矗立在中国绘画的长河中!

图片

尚谷临习作品

图片

尚谷临习作品


尚 谷(原名 尚洁珺) 陕西 武功人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师从李玉田老师、兰强老师。1993年7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2007年9月至2011年12月 在西安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学习中国画。

人生座右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