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1年庐山会议,毛主席见到一位上海姑娘:你长得好像我女儿娇娇

 浔庐山水 2022-06-19 发布于江西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一共在庐山召开了三次会议,第一次会议是在1959年,第二次会议是在1961年,第三次会议是在1970年。

相对于第一次庐山会议与第三次庐山会议,第二次庐山会议显得更加“神秘”一些,原因是当年召开这次会议时,没有公开报道,也没有发布公告。

第二次庐山会议显得如此“神秘”,也和会议本身的内容有很大的关联,因为这次会议虽然也是由毛主席主持,但是这次会议不过是国民经济调整过程中一次普通的会议。

这次普通的工作会议,并未发生影响党和国家发展大势的重大事件,所以一些党史专家的关注自然而然就少了很多,这也是第二次庐山会议鲜为人知的原因。

不过,第二次庐山会议虽然普通,但是对毛主席而言却是让他印象深刻,因为在这次会议期间,他见到了一位有些特殊,却又平凡的上海姑娘。

这位上海姑娘是谁?她与毛主席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趣事呢?

一封特殊的来信

1961年10月,江西省农垦厅文工团一名叫邢韵声的舞蹈演员,收到了一封来自北京的特殊来信:

小邢:我的好孩子,我很赞成你的计划,立即开始入学考试准备,温习功课........

父亲

看到寄件地址,邢韵声泪如雨下,原来,这封信的地址是:北京中南海保健院

有人也许要问了,这个地址有什么特殊之处呢?还真有,因为这里是毛主席的住址。

看着毛主席对自己的殷殷关心之情,邢韵声非常感动,她的思绪,不由得回到了一个月以前。

1961年8月23日,为了解决中国经济和发展上的一些问题,经毛主席提议,在庐山召开会议,这次会议由于周恩来总理,邓小平等人做了大量调研工作,所以会议氛围很是轻松。

为了使得中央首长的会议开得不至于单调乏味,负责保卫工作的汪东兴将南昌的几个文工团调上了山。

由于此时汪东兴还兼任着江西省副省长的职务,所以,他也将自己一手创立的江西省农垦厅文工团调了上来。

1961年8月23日晚上,第一天会议开完,中央首长便在“芦林一号”开办了舞会。

舞会开始不久,毛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人缓缓进入会场,毛主席看着会场的同志,演员们频频点头,微笑示意。

在角落里的邢韵声很是激动,因为这是她头一次见到毛主席。

当时汪东兴给毛主席安排了4名伴舞成员,邢韵声便是其中一位,又一首曲子响起,邢韵声的同事陪着毛主席走到了舞池中央,翩翩起舞。

邢韵声非常羡慕,可是由于她的性格太过于内向,因而一直不敢勇敢地走过去与毛主席交谈。

过了一会儿,毛主席看到了邢韵声,他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就向邢韵声招了招手。

邢韵声高兴地跑过去:“主席,您叫我啊?”

毛主席点点头:“你是哪个文工团的啊?”

邢韵声:“省农垦厅的。”

毛主席拉长了声音:“噢,是汪部长的那个文工团啊。”

说完,邢韵声刚想说些什么,一首曲子再次响起。

毛主席先开口了:“走,陪我跳一支舞吧。”

邢韵声激动地拉住了毛主席那双挥动乾坤的大手。

看着邢韵声有些紧张,毛主席善解人意地问:“你叫什么名字呀?”

邢韵声:“邢韵声,邢台的邢,韵律的韵,声音的声。”

毛主席:“这个名字起得好,那,你是什么地方的人啊?”

邢韵声:“上海人。”

听到上海,毛主席像是想起了什么,忽然笑道:“阿拉上海人哩。”

毛主席的模仿,逗笑了邢韵声,她的紧张也被毛主席的幽默一扫而空。

摸着邢韵声手上的老茧,毛主席有些诧异,因为自己眼前的这位姑娘,明明很年轻,怎么手上会有这么厚的老茧呢?

毛主席疑惑地问邢韵声:“你的手怎么这么多老茧?”

邢韵声:“我的父亲很早去世了,是母亲把我拉扯大的......我十几岁就来江西了,已经好几年了,我们文工团是一边垦荒种地,一边演出。”

说完,邢韵声笑了笑,毛主席感慨地说:“你真是一个吃了苦的好孩子,你长得很像我的女儿娇娇.....就是怕她太娇了,你们吃过苦,就少娇气.....”

听到毛主席谈起了自己的女儿,邢韵声有些哽咽,毛主席感觉到了什么,轻言轻语地说:“娇娇是我的女儿,你也是我的女儿嘛......你们都是。”毛主席说得娇娇,就是他与贺子珍的女儿,李敏。

这句话惊醒了邢韵声,她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落。

贺子珍贺敏学(哥哥)等合影

一曲终了,毛主席拉着邢韵声坐在了休息座椅上,看了看周边没有人,毛主席指着休息室,神秘兮兮地对邢韵声说:“到休息室里帮我取支烟来。”

邢韵声心里疑惑,怎么毛主席连抽烟都要小心翼翼的样子?疑惑归疑惑,她还是起身到休息室帮毛主席取了一根烟。

毛主席点上火,深深吸了一口,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不一会儿,一支烟抽完了,似乎有些不过瘾,毛主席再次开口:“你帮我再去拿一根吧。”

邢韵声便又拿了一支,可是当毛主席刚点燃时,护士长吴旭君走了过来。

吴旭君看到毛主席抽烟,有些不满地说:“主席,您已经抽了一根了,今天不能再抽了。”

接着,吴旭君转过头,看着邢韵声:“是你给主席拿烟了吧?”

毛主席一听吴旭君的话,感觉要责怪邢韵声,连忙说道:“不关她的事,是我让她拿的,不知者不怪嘛。”

邢韵声偷偷看着吴旭君,心想,这位护士长还真厉害,居然能管住毛主席。

这件拿烟的小事,也拉近了毛主席和邢韵声之间的距离。

后来有一次跳舞,邢韵声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事。

邢韵声发现手上的手表很老了,表盘上的刻度都变得模糊不清了,邢韵声想不明白,就问:“毛主席,您的手表都这么旧了,怎么不换一个啊?”

毛主席听到邢韵声的问话,笑着说:“噢,这可不能换,这块表跟了我十几年了,立了大功哩。”

邢韵声心里很疑惑:“一块表,怎么立下大功了啊?”

事实上,这块表对毛主席而言,确实是意义很大,故事发生在1945年。

郭沫若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也是很早就革命的社会活动家,他与毛主席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已经相识。

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主席前往重庆参加谈判,那天,郭沫若怀着激动的心情前往迎接,当天,尽管人潮拥挤,但是郭沫若还是敏锐地发现,毛主席的手腕上,居然没有一支腕表。

郭沫若将此事记了下来。

9月3日,毛主席本来到天宫府看望各界人士,可是这一天正好大家都在街上庆祝抗战胜利,街道拥挤,毛主席无法乘车前往,最终将聚会的地点改在了毛主席下榻的地方。

郭沫若得到消息,立刻带着夫人于立群前往,当天与毛主席谈话时,郭沫若有些激动,他将自己手腕上的手表取了下来,送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向来是很少接受别人礼物的,但是他与郭沫若已经相识20余年,两人在文学上也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因而毛主席并未拒绝,而是收了下来。

郭沫若送的这块表,对毛主席而言,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他和郭沫若革命友谊的象征,因而毛主席对这块表非常看重,解放后,尽管有条件换表了,但是毛主席始终没有换过。

邢韵声看到毛主席的表如此老旧,便将自己手腕上的表取了下来,这是她参加工作时,母亲花了200多块的积蓄为她购置的,很是珍贵。

邢韵声:“毛主席,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送给您的,就把这块表送给您当个纪念吧。”

毛主席连连拒绝:“使不得,使不得。”

不过在邢韵声的坚持下,毛主席最终还是收了下来。

之后有一次,文艺团的一些小伙伴告诉邢韵声,他们想要和毛主席合影,邢韵声一口答应下来。

见到毛主席,邢韵声:“主席,我们文工团的演员们想和您合个影。”

毛主席笑笑:“好呀。”

当天晚上回去后,邢韵声就将消息告诉给了大家,诸位同事后个个笑逐颜开,纷纷夸赞邢韵声有本事。

第二天,毛主席的小汽车来了,文工团的演员们在团长的安排下,都站好了位置,毛主席笑着和大家挨个握手。

站好后,摄影师咔擦一下,记录下来他们与毛主席的合影。

这次合影对文工团的演员们来说,也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记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过去了20多天,马上就要到离开庐山的时候了,邢韵声的心里十分不舍,因为在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邢韵声已经习惯了和毛主席在一起游泳,散步,吃饭的日子。

这一段时间对于邢韵声来说,也是她人生中最为快乐,最开心的日子。

在毛主席将要离开庐山时,邢韵声的心里不是滋味,她觉得时间真的是过得太快了,一天早上,就在毛主席将要离开的那天,一名卫士敲响了邢韵声的卧室门。

这位卫士喊道:“小邢,快起来,毛主席要见你。”

邢韵声连忙洗漱,跟着卫士来到了毛主席的办公室,看到邢韵声,毛主席笑笑:“小邢,你来了,知道你想送送我,所以就让人接你来。”

从毛主席口中听到这个消息,邢韵声非常激动:“主席,您今天就要走吗?”

毛主席点点头。

邢韵声再也忍不住落下眼泪,毛主席看着她,一时之间有些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他从自己练笔的作品中,拿出了一幅《七律·长征》书法,送给了邢韵声。

毛主席还叮嘱道:“拿回去放好,不要让大家看见.....。”

邢韵声狠狠点了点头:“主席,我记住了。”

与毛主席分别在即,邢韵声明白,就算自己万分不舍,也没有办法,她便哽咽地说:“主席,您...您回北京以后,可千万不要忘了江西,忘了我这个小老百姓啊.....”

毛主席笑着:“会的,会的。”

接着,毛主席又将邢韵声送自己的手表放在了胸前的口袋:“你看,不会的,我把手表放在这里了。”

邢韵声破涕为笑,她:“主席,您能不能给我留个地址,如果我想您了,就给您写信。”

毛主席连连答应,就给邢韵声写下了一个地址,可是那个时候,两人都没有想到,这个地址,却是让毛主席的护士长吴旭君受到了批评。

汪东兴

当天,毛主席便离开了江西,回到了北京。

过去十多天,邢韵声很是想念毛主席,就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称自己准备去学习,然后上大学。

毛主席收到信后,很是高兴, 因而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不过,也正是因为此事,吴旭君受到了汪东兴的批评,吴旭君很是委屈,便找到了毛主席:“主席啊,地址不能写啊,这样的话,不就泄露中央首长的住址了吗?”

毛主席拍了拍自己的额头:“噢,我的错误,我一定改正。”

此事过去后,邢韵声本以为自己再也见不到毛主席了,可谁知在1962年的3月和5月,她再次见到了毛主席,3月时,邢韵声在南昌见到毛主席,不过这次见面有些仓促,只有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

在1962年的5月,当邢韵声再次见到毛主席时,毛主席送给了她一块手表,这块手表,也成为了邢韵声最珍贵的物品。

此后,邢韵声没有再见过毛主席,不过两人的“友谊”却是持续了下来。

1976年毛主席去世,消息传出,邢韵声因为“父亲”的离世失声痛哭,后来,邢韵声搬到了北京居住,也许,她是想要距离自己的“父亲”更近一些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