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咳喘病

 虚竹怀远 2022-06-19 发布于湖北

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咳喘病

李国柱,主治医师,预防保健科主任(辽宁省辽阳市铁道部第十九工程局中心医院邮编:111000)。

主治

小儿支气管肺炎,难治性咳嗽,支气管哮喘。

处方

①新制咳喘膏:白芥子20克,白芷、细辛、甘遂、川乌、草乌各10克。②太乙壮身膏:山栀子20克,皂角、桃仁、红花、杏仁、草决明、芦荟、使君子各10克,白胡椒5克,冰片2克。

用法

①共研细末,用姜汁调成膏状,取3~5克,摊硬纸上、贴于穴位,胶布固定。穴位取大椎、身柱、灵台、大杼、肺俞、心俞、脾俞、天突、膻中、丰隆等穴,可根据年龄,每次选3~5穴,贴4~24小时取下。第二天换穴贴,贴3次为1疗程。②共研细末用鸡蛋清调成膏状,方法同上。穴位取内关、曲池、足三里、太溪等穴。每次选2~4穴、每次贴24~48小时,可连续贴或换穴贴。

疗效

治疗患儿128例。痊愈(咳嗽、咳痰、喘憋消失,不再服用任何药物,一切活动正常)107例;显效(喘憋消失、着凉或受其他刺激时仍有轻咳,但不喘)14例;有效(经1次或1疗程贴治咳喘减轻,因患者不能合作而停止治疗仍有咳喘)2例;无效(经1个疗程或1个疗程以上治疗,病情无变化)5例。

按语

新制咳喘膏,属大温大热之药,具有温经散寒,止咳平喘之功,通过俞穴贴敷能驱邪外出,邪去正安。贴药后贴药处内白外红是素体虚寒或寒邪内客,由白转红或紫红逐渐出现白色丘疹及脓苔,均属治疗有效表现。太乙壮身膏,属寒凉之药,具有清热宣肺,调理脾胃之功,贴药后局部呈深兰色,是药物染色,1周后自退。如局部起小米粒样丘疹,有奇痒者可涂皮炎平霜即愈。二药结合辨证组合应用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功效。该药对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小儿难治性咳嗽、小儿支气管哮喘,有药到病除之效,亦克服了小儿吃药难和怕打针的困难。且痛苦小,疗效高,疗程短,简便易行,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治疗方法。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