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唯一传世的宋朝圣旨,宋徽宗罕见的“瘦金体”行书,这字美得让人惊艳

 衆妙之門 2022-06-19 发布于陕西
唯一传世的宋朝圣旨,宋徽宗罕见的“瘦金体”行书,这字美得让人惊艳!
从文字的书写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受到广泛关注开始,人们便根据社会需要,或者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书体加以练习。
其中天赋较高者便蔚然成家,比如我们熟知的篆书高手李斯与李阳冰,行书名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俩,“唐楷五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草书代表有张旭和怀素。
以上所言诸体,代表性的书法家都远远不止我写出来的这几位,因此无论你喜欢哪种字体,都可以在众多的书法家中挑选一位风格最合你心意的临摹学习,甚至你可以同时临摹多家书法,取其精华,收为己用。
但唯独有一种字体不在此列,那就是“瘦金体”,因为自它诞生以来,它就只属于它的创造者宋徽宗一个人。
这并不是说从古至今会写瘦金体的只有宋徽宗,而是说自宋徽宗创造“瘦金体”至今数百年间,后世之中无一人能得徽宗笔法精要,因而宋徽宗本人便成了此种书体唯一的代名词。
能一人独占一种书体如此之久,就已经是书法史上的一大奇迹,但宋徽宗的厉害之处远不止于此。
他在艺术方面的成就堪称古今第一人,宋徽宗是一个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的艺术全才加天才。
最耀眼的自然是他的书法,书法一门宋徽宗起初学的是“长枪大戟,擒纵有致”的黄庭坚。
彼时黄庭坚正因受苏轼连累而遭贬谪,徽宗因爱其书法甚至亲自找人游说黄庭坚,如果他能与苏轼划清界限,就让他官复原职会自己身边来,可惜黄庭坚不肯。
后来宋徽宗又学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在23岁时创造了“瘦金体”。
据《书史会要》记载:徽宗行草正书,笔势劲逸,初学薛稷,变其法度,自号瘦金书,意度天成,非可以形迹求也。
像宋徽宗这样的天赋型选手当然是诸体皆能,只是我们寻常所见多为他的“瘦金体”楷书作品,殊不知在今天的辽宁省博物馆还藏有一件宋徽宗的行书作品《书蔡行敕卷》。
《书蔡行敕卷》是宋徽宗用瘦金书笔意行书所写的一道圣旨,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制作最精美,隶属朝代最久远的圣旨原作。全卷以蜀锦精心织就并辅以金丝制成,又用泥金描绘成动态万千的龙纹,极尽奢华。
这是一道宋徽宗下达给一位名叫蔡行的官员的旨意,这位蔡行不是旁人,正是有名的大奸臣蔡京的长子嫡孙,当时在朝中担任领省事一职,为徽宗心腹之人。
在这道圣旨中,宋徽宗回绝了蔡行辞官的请求,言辞恳切,兼有勉励之语,立体的展现了作为一位君王,宋徽宗是如何安抚手下之人的。
《书蔡行敕卷》全作布局疏朗得体,笔画纤细,瘦而劲拔,秀而润泽,比之徽宗楷书更添几分丰腴和自然流畅之感。
如果非要找一句话来形容宋徽宗和他的这卷《书蔡行敕卷》的话,最合适的莫过于邓椿在《画断》里的那句“徽宗皇帝,天纵将圣,艺极于神”。
本来这幅作品收藏在蔡行后人手中,后来几经递藏,清朝时被收藏进了皇家府库,清亡时溥仪携大量珍宝逃往东北其中就包括这卷《书蔡行敕卷》。
伪满洲国时期,险些被日本人掳走,后被东北银行收入囊中。1950年移交给了辽宁省博物馆的前身东北博物馆。
现在这卷《书蔡行敕卷》就一直收藏在辽宁省博物馆,因其过于珍贵,为了尽可能长远的保持它的原貌,必须存放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也就极少面向大众展出,目前已知仅在2011年展出过一次,能否一睹它的真容真的全凭运气。
如今,科技的高度发展给了我们另一种欣赏的它的途径与机会,我们将这卷珍贵的宋徽宗行书作品《书蔡行敕卷》的原作进行了超高清的1:1博物馆级别的复刻,复原出跟原作毫无二致的作品,以供大家欣赏学习、临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