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你吃药啊,不吃药怎么会好?” “我不吃,吃了以后就跟胃翻出来一样,活受罪!” 20年前,刚刚50多岁的王大爷,因为突发心梗住院,在重症病房躺了一个月后转到普通病房,却又被查出了糖尿病,空腹血糖高达12mol/l,于是在原有的冠心病药物上,医生还给王大爷开具了糖尿病药物。 如此频繁且大量的用药计划,也让王大爷感到非常痛苦,每天吃药的时候,不同的呕酸水、拉肚子,就好像要把胃都给吐出来一样。开头的对话,王大爷和女儿之间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吃药治病实在是太痛苦,于是在出院后,王大爷毅然决然地停掉了自己的降糖药,选择用运动的方式来对抗糖尿病。 不吃药,真的能光靠运动治疗糖尿病吗?可能不少糖友,都有和王大爷一样的感受,每天就像“药罐子”一样吃降糖药,这样的日子实在是过够了。但又害怕自己一旦停药,血糖失控,引起更加危险的并发症。 但实际上,在现代医学中,部分糖尿病患者不吃药,的确存在控制血糖,稳定病情的可能性: ①妊娠糖尿病患者,大多在妊娠结束就会恢复正常,没有必要吃药; ③部分轻微高血糖人群。如果出现高血糖,但没有并发症隐患,在医生的允许下,可以采用运动等生活方式控制; ③肥胖型早期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多因肥胖引起,加上患病时间短,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还算理想,通过积极运动减肥,也能起到保守治疗糖尿病的效果。 但能不吃药治疗糖尿病的前提,一定是建立在医生的允许下的,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都要以服用降糖药,作为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手段。既然如此,没经过医生允许,坚持运动的王大爷,最后的处境又如何? ![]() 积极运动20年,执意不吃降糖药的王大爷,最后结果如何了?其实谁也没想到,不吃降糖药的王大爷,真的可以撑到20年。 根据他的描述,自从自己出院以来,每天都要出门跑步,最少6公里,在跑步以后,还要去跳广场舞,打一打太极之类的。 “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也没觉得有什么累的”,这是王大爷最常和儿女们说的一句话。 但是,事情却并没有像预想的方向发展,20年后的一天,王大爷突然感觉自己胸口疼,并且还有呼吸不畅,心跳过速的情况,急忙前往医院检查,检查结果却让人觉得“意味深长”: 只见已经70岁的王大爷,无论血脂,血压等指标,都处于非常健康的水平,肝肾代谢功能也没有太大的毛病。唯独糖化血红蛋白高出正常值一倍多,属于严重的糖尿病症状,而王大爷的血管阻塞程度超过了90%,且呈现严重弥漫状态。需要立即进行支架手术。 医生的判决,也宣告王大爷不吃降糖药,坚持运动20年对抗糖尿病的做法已经失败。但这并不代表运动对降血糖无效,积极运动 合理用药,才是对抗糖尿病的最好方法。 ![]() “积极运动 合理用药”,才是最适宜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 运动是生活调整方式,而吃药,是医学调整方式。 两者结合,才能起到最好的降糖效果。 如果只是运动,而不是吃药: 对于早期糖尿病患者而言,的确是非常不错的方法。但对于中晚期糖尿病患者,或者是年纪较大的患者来说,运动虽然能够消耗能量,降低一定的血糖水平,但身体对于胰岛素的敏感度已经很低了,依旧只能“治标不治本”。 而降糖药物的主要作用原理,是刺激胰岛细胞产出,并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达到稳定血糖的目的,这正是运动降糖所缺失的。 如果只吃药,但不运动: 结果同样不理想。仅仅是吃药,虽然能够达到快速稳定血糖的目的,但根据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常委刘超博士编写的《揭秘糖尿病防治误区》中提到: 光吃药不运动,大量的糖原储备在身体里,身体对于降糖药的依赖性就会变高。并且随着患病时间增加,也会出现用药量逐步增多的情况。 不仅如此,只是吃药但不运动,还有可能造成胰岛素水平过剩的情况,诱发胰岛素血症,增加胰腺癌等危险肿瘤风险,这都是糖友们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只有“运动 吃药”相结合,才是大多数糖友理想的降糖方式,两者缺一不可共同抵御糖尿病所带来的危险。 ![]() 王大爷的结局:接受心脏支架手术,未来将恢复用药计划话说回来王大爷,在运动对抗糖尿病失败后,因为血管堵塞严重,在医生的建议下接受了心脏支架手术。 通过三个支架植入,王大爷的手术很成功,病情也慢慢地稳定下来。但现如今,吃过苦头的王大爷,也要乖乖配合医生建议,积极履行用药计划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王大爷的身体也将恢复得越来越好。其他的糖友也是如此,合理的运动与用药,才能真正意义上地获得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