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贡随孔子去看祭礼,孔子问子贡说:'赐也乐乎?’子贡答道:'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孔子说:'张而不弛,文武不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这段话里的文、武,分别是指善于治国的周文王、周武王。 孔子与自己的学生子贡(名赐),议论文、武的治国之道,以拉弓的方式,指出了三种治国范式:一直把弓弦拉得很紧,绝不松弛一下,这是周文王、周武王也无力办到的事情;而一直让弓弦松弛却不拉紧,周文王、周武王是不愿这样做的;只有有时拉紧,有时放松,也就是有劳有逸、宽猛相济,才是周文王、周武王治国的根本道理。 企业治理中的一张一弛,也是企业治理节奏的鲜明体现。只张不驰,就是像周文王、周武王那样的治理天才,也是做不到的;只驰不张,则是两位天才的君王所不愿意实施的治理模式。 因为前者受到人类行为能力的内在限制,根本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一直紧张的状态;而后者与企业治理的行动本质相左,让企业治理变成无所作为,使企业运行丧失了存在的必要理由。 在治理实践中,一张一弛不是机械的节奏。也就是说,不是一张必然紧接着一驰,或者一驰必定接着一张。 一张,可以是一个较长、甚至是相当长时间的紧张,也可以是一个较短或者相当短时间的紧张。这要看企业治理在紧张的客观情势中需要的压强高低以及企业与市场以及员工承受治理压强的能力大小。 一驰,同样可以是较长时段、甚至相当长时间段的宽松,也同样可以是较短、甚至很短时间的宽松。这也要看企业治理在宽松的客观情势中应对秩序的需求以及宽松秩序的维系能力强弱。 换言之,张弛有度,不仅是指企业管理中对张与驰策略的人为改变,而且是指对张弛策略的明智选择与理性决断。 在企业管理中,张与张之间、驰与驰之间、张与驰之间,为时可长可短、力度可强可弱、范围可大可小、转变有快有慢、绩效有高有低、评价有好有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