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63年,李鸿章胞弟李鹤章率领淮军围攻...

 开心一天abc 2022-06-19 发布于上海
1863年,李鸿章胞弟李鹤章率领淮军围攻太仓城,为夺取苏州城做最后的准备,太仓城内太平军将领蔡元隆面对强势来袭的淮军,只能够采取固守待援之策,随着战事的深入,城内的太平军已然弹尽粮绝,形势十分凶险,为此,蔡元隆决定“孤掷一注”,采取“诈降”的手段,摆下“鸿门宴”,诱骗李鹤章入城。不久,就当李鹤章兴高采烈的入城后,蔡元隆振臂一呼,伏兵杀出,将李鹤章当场砍伤,好在淮军将领程学启率部拼死相救,才使得李鹤章逃出生天,经此一役,李鸿章不在轻信叛降的太平军将领。

蔡元隆 ,湖南岳州人,太平军名将之一,他的一生可谓是颠簸流离,充满着曲折,蔡元隆在岁数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双亲就已经离世,这就使得蔡元隆成为了一个孤儿。

成为孤儿的蔡元隆,品尝了人间的各种疾苦,他要过饭,挨过饿,但是他从未向命运屈服过。

1854年,太平军攻入湖南境内,16岁的蔡元隆为了解决自己的温饱,选择加入太平军,成为一名太平军战士。

在随后的战斗和战役中,蔡元隆屡立新功,受到了嘉奖,成为了一名太平军的小头目,并在太平军的作战会议上,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贵人李秀成。

当时的李秀成已经贵为太平军的主帅,可谓是如日中天,李秀成见蔡元隆作战勇敢,又十分机灵,便将其召至自己的麾下,跟随自己南征北战。

而在征战的过程中,蔡元隆屡建新功,李秀成为此十分欢喜,高兴之余,竟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蔡元隆,让二人之间的关系亲上加亲。

成为李秀成女婿的蔡元隆无论从地位还是声望一下子就提升了好几个段位,一跃成为了太平军将领之中的新星,前途可谓是不可限量。

而蔡元隆也没有辜负李秀成的“厚待”,在随后的战事中,蔡元隆勇往直前,奋勇杀敌,在上海之战和苏州之战上屡建奇功,战后,在岳父李秀成的保举之下,蔡元隆被天王洪秀全封为会王,正式步入太平军名将的序列之中。

1862年12月,李鸿章的淮军联合洋枪队进犯战略要地太仓,忠王李秀成闻此消息之后,当即就派遣自己的爱婿蔡元隆率部驻守太仓,抵御淮军和洋枪队的进攻。

正所谓双拳难敌四手,淮军这一次可谓是“倾巢而出”,再加上还有洋枪队打辅助,这就使得蔡元隆的防御压力非常的大,战斗刚开始,太仓城就遭到了淮军的炮击,太平军损失惨重。

并且随着战事的深入,太仓城的军需物资耗费越来越大,几乎已到弹尽粮绝的境地,蔡元隆深知如果再继续这样守下去,必定是城破人死的结局。

因此,蔡元隆下定决心,采取“诈降”的手段,摆下“鸿门宴”,诱骗淮军主将入城,然后再来个瓮中捉鳖,以此来解太仓城之围,

淮军主帅李鸿章接到蔡元隆的投降信后,不知是计,就派自己的胞弟李鹤章以及将领程学启前往受降。

受降的当天,太平军打开四门,列队欢迎,李鹤章则是一脸得意,带着一千五百名淮军将士由东南门入城,当进入到内城之后,李鹤章总感觉事情进行的太过顺利,觉得有点不对劲。

就在李鹤章琢磨这件事情的时候,突然太平军的伏兵杀出,对李鹤章以及他带进城内的淮军进行伏击,双方由此陷入到了混战之中,而李鹤章在混战之中,被太平军将士砍杀了左脚,形式极为危机,多亏部将程学启领兵赶来,救了李鹤章一命,使其幸免于难。

事后,淮军主帅李鸿章为此极为恼怒,他当即调遣常胜军赶赴太仓,欲要对太仓展开强攻,常胜军赶到之后,就配合着淮军,对太仓展开强攻。

常胜军的炮队将城墙炸开一个缺口,淮军趁势冲入城内,与城内的太平军展开巷战,太平军主将蔡元隆见大势已去,便带着剩下的太平军将士们撤出太仓,去往浙江海宁。

来到浙江境内后,蔡元隆的处境依然不容乐观,浙江境内,楚军统帅左宗棠正在率部清剿盘踞于浙江境内的太平军,而淮军主帅李鸿章也派出人马,对自己穷追猛打。

面对这样的态势,蔡元隆深知自己是无法招架的,于是便想到了投诚,换取一个好的前程,他知道淮军主帅李鸿章对他下了必杀令,于是就派人去接触李鸿章的死对头楚军统帅左宗棠。

左宗棠向来与李鸿章不和,因此在这件事情上,他依然选择和李鸿章唱反调,他不仅接受了蔡元隆的投诚,还将其委以重任,任命其为四品通判。

李鸿章听闻这个消息后,派人来捉拿蔡元隆,遭到左宗棠的拒绝,使得李鸿章为此忿忿不平,二人之间的矛盾也因为这件事情越来越深。

归降左宗棠的蔡元隆,为了感谢左宗棠的保命之恩,不仅献出了乍浦、海盐两座城池,还充当起了平剿太平军的先锋官,为左宗棠的楚军立下汗马功劳。

太平天国被平息后,蔡元隆辞去了官职,回到了湖南老家生活,经过数年的打拼和耕耘,蔡元隆不仅家丁兴旺,还成为了家乡首屈一指的富裕乡绅,人生可谓是十分圆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