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忘父亲的那个瞬间丨陈劲松:父亲送我出门打工

 长河副刊的书架 2022-06-19 发布于山东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的出门打工实属被逼无奈。

中专毕业时我正好18岁。彼时,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加上大学的多次扩招,让原本似乎还“吃香”的中专生一毕业就几乎面临着失业。在父亲的东奔西走之下,我才好不容易地被分配进了一家濒临破产的国营单位。

这家国营单位本身就机构臃肿人满为患,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更是雪上加霜,原本欣欣向荣的公司变得一落千丈,公司的大部分生意都给私营企业或个体户抢走了,亏得一塌糊涂、资不抵债。

随着公司的江河日下,年轻的或者有能力的人大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剩下的都是些年长的或者妇女职工在这里混日子。

上班无所事事,少得可怜的工资还经常发不出来。在这样的单位工作只能让人觉得是在浪费时间亵渎青春。

那段时间我过得很压抑,很愁郁,甚至是很自卑。我工作的不顺心,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是他也无能为力。

我知道父亲能帮我找到这样的工作就已经是竭尽所能了。一生耿直好强,一向不愿求人的父亲,为了儿子工作的事,可是求了多少人碰了多少次壁啊!

逃离家乡、出门打工,自食其力,似乎是我当下最该做的事。

那天,家乡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本来我是想一个人出门的,可是父亲却执意要去火车站送我。

一路上,开始时大家都很沉默。

快到火车站了,父亲终于说话了:“去广东了,离家这么远,只能靠你自己照顾自己了。我和你老娘身体还好,不用牵挂。你只好好地闯你的事业就好了。”

顿了顿,父亲接着又说:“到那边了,不好的话就不要干了,回来吧,回来咱再想别的办法……”

从公交站台到火车站有一段近1里的路程,这是要步行过去的。我总共有两个行李包,父亲不由分说就肩背着一个、手提着一个,大步流星地向前走去。

多年来,父亲一直是这样的,他总是把生活的全部重担抗在肩上,因此也就让我成了一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百无一用的“书生”。

我跑上前去要拿一个包,父亲说,包不重,他拿得起。当时涉世之初的我,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下和父亲为争夺一个包拉拉扯扯的,竟然让父亲满负荷地在前面走,我自己空手在后面跟着。

现在想来,我当时真是太愚笨了!

挤到站台上时,父亲已经是满头大汗了,汗水让父亲花白的头发像枯草一样杂乱地粘在一起。

我当时一阵心痛。

我恨自己没好好读书,没有考上大学,只是上了中专,恨自己就业失败,才不得已离开家乡,离开父亲。

站台上挤满了人,杂乱无章地堆满了大包小包的行李,瘦小的父亲在人群中显得特别的不起眼。

在一阵“扑哧”声中,南下的绿皮火车像一头老牛一样喘着粗气停在了站台上,人们一拥而上。

父亲叫我先挤上火车,他再从窗口把行李包递给我。待我挤上火车,接过行李,整理妥当后,我叫父亲回家,可是他却不肯走,仍然站在站台上望着我。

站台上送行的人渐渐地散去了,火车迟迟没有启动,料峭的春风让人觉得有一丝寒意,我朝父亲挥手示意他回家,可是父亲却仍然站在那里,默默地望着我,显得好孤独。

过了好一会儿,火车终于缓缓地开动了,站台上的父亲追着火车,边跑边向我挥手示意,直至看不到火车的影子。不由自主地,我的眼泪刷地流下来了……

多年以来,父亲送我出门打工的这一幕,一直定格在我脑海中。

寒来暑往,东漂西荡,我不知道漂泊的路会有多长,我不知道流浪的日子会有多久,但一想到这一幕,我的内心就燃起了无穷的勇气和力量,让我无论身处何时、无论身何地,我都不觉得孤独和无助。

因为我知道,父亲的目光一直在我身后!

■作者:陈劲松  ■编辑:王晓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