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崔庆龙老师《萦绕不安的自我》第十四节。讲到咨询师要小心来访者的投射,不要掉入认同的陷阱。可以去体会来访者的投射,但不要用替代行动去做出反应。 ![]() 老师用了个比喻:“如果来访者扔了一件衣服过来,咨询师可以不把衣服挂起来。” 比如来访者说咨询师如何如何,咨询师如果辩解,就相当于接受了来访者的投射,那么一定是咨询师心里有个认同投射的“钩子”。也即咨询师自己内在还有问题,还没修通。 ![]() 想起我自己最近工作中经历的案例: 同事转了微信给我,说客户A抱怨我们处理事情慢,说“我再一次服了你们的内部管理。” 按照崔老师的比喻,A扔了件写着“你们管理不善”的衣服过来,我接着后认真挂起来了。实际上,A的要求来的晚,要的不合理的快,很苛刻的一个要求,我已经尽力去处理,不存在管理不善这回事。真正的问题在A心里。 对我自己来说,如果定力足够的话,就不会付诸行动,去给同事施加压力,这样于事无补,还增加了同事的压力,损害了我和同事的关系。 ![]() 安住在一个被投射的位置而不降低行动级别,需要比较强的心智化的能力。我还需要继续修炼。 《萦绕不安的自我》估计再有两三次课就上完了。从长期慢性创伤和解离(disociation)的视角看人看事,又增加了一副观察的滤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