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真正含义—企业到底该如何去理解

 新用户49272060 2022-06-20 发布于广东

刚听了李世默的演讲《中国新经济的前后二十年》,关于里面涉及到的一些理念,我们还是有必要再次进行详解和学习的,而且有些话是需要说出来的。

首先先说一下前20年——2000-2019,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确成绩单很亮眼,但是究其本质“质量不高”。具体来说就是我国的产业中的研发和销售还是很欠缺的,我们擅长的就是制造和装配等环节。换句话说就是中低端的产业我们占据了大头,但是实际上利润也低得可怜——即使我们也取得了耀眼的成绩,但是我们如果在高附加值的研发和销售没什么值得“耀眼”的。看似庞大的块头,实际却并没有很强。

此外,我国的一些领域,比如高铁,新能源,5G等等确实取得了耀眼的成绩,这些的确已经是得到了很高的附加值,但是,这并不是面对整个市场,这背后更多的是来自官方的支持和主导。作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这样当然不“健康”。

李世默提到这前20年实际上就是“资本杠杆了国家”——根据笔者的理解就是资本“占了国家大便宜”。利用国家的政策等工具,迅速地建立和发展起来,然后把社会发展的正向外部效益——人均收入的提高,物流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等等不胜枚举吸收为企业的利益,却把企业发展的问题留给了国家去处理——比如收入差距过大等等。

至于出现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蛋糕”确实做得够大,看那些互联网大厂或者电商平台巨头,它们就是成果,但是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分配不均导致贫富差距扩大”——这里的分配不均是指按劳所得,不是“纯粹的平均”,比如一些人的应有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快递小哥没有社保等。企业做大了,却并没有承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甚至一度还出现“资本无序扩张”——这在我们这种社会主义国家是不允许出现的。国家把企业扶持起来了,企业只享受到了好处,出的问题却让国家接盘。这种模式根本就不“安全”。

关于企业发展或者资本扩张,李世默的观察非常有意思,也很到位,在此段进行引用“它之所以发展这么快,是因为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汲取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正外部效益,比如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物流交通的完善、信息技术的普及,这些都是国家做的。但是它的这种资本驱动、赢者通吃的发展模式所产生的负外部效应都由国家来承担,造成全社会出现了“镀金时代”的问题,比如收入差距的扩大,外卖骑手没有社保等社会经济问题。”(李世默,中国新经济的前后二十年)

中央提出了“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这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我们制度的追求。经济社会需要“健康”发展。分配结构需要优化,大家都得有致富的机会,机会多了,加上大家的“撸起袖子加油干”,那我们的财富分配以及贫富差距必然就会缩小。

这就是下一个“后20年”。李世默称之为“国家杠杆资本”。社会的发展需要在国家大战略的引领下进行,资本驱动升级——比如创新企业,创新产业链等。涉及到收入的分配,通过产业升级——创造更多的高技能岗位,不仅可以创造更多的高收入群体,而且可以提高人均收入,最主要的是我们的高技能人才的大规模出现也为我们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在全球的“竞争力”以及解决“卡脖子”问题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根据李世默的几个例子,我们可以大概总结出传统行业的升级需要在创新技术的引用,供应链的改造和优化,硬科技的进口替代以及可持续发展下力气。关于如何升级产业,这个会在后来的文章进行讨论。但是产业的升级已经“箭在弦上”,不仅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更是为了人民的福祉。比如芯片的研发和制造,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等等。

最后就是不管是风险投资(VC)还是一般的企业发展都必要牢记:一是要关注共同富裕的方向——紧跟国家的大战略走;二是要牢记在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度,资本必须要将自身的利益和国家利益紧密结合,不能只想着自己追求利益而背弃了国家的长远利益和人民的福祉。

中国的制度和环境,日益强盛的未来,都可以保证,只要企业的发展和人民以及国家的利益保持一致,就能够取得长远的发展。我们的国家不是西方那一套纯粹的“资本逐利”,服务的只是一少部分人群,我们关注的是全体国民的福祉。国家可以先帮助扶持企业发展,哪怕是作为背书人和主要客户,但是那不长久,只有在大战略背景下,把企业的发展和利益同人民结合在一起,才可以实现优质的,可持续的,更大规模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共同富裕开始提出,未来可以慢慢实现的重要一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