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菩萨顶,显现菩萨真容的大文殊寺

 寻梦游仙 2022-06-20 发布于上海

菩萨顶在五台山被称为大文殊寺,它是五台山众多寺院中最富丽堂皇的,也是最大的喇嘛寺,它坐落在五台山中心区灵鹫峰顶。在佛教传说中,灵鹫峰顶是文殊菩萨居住、说法、演教的地方,故此而称菩萨顶。

五台山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佛教名山,这与菩萨顶所在的灵鹫峰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这里被西来传教者认为与西方的灵鹫极其相似的,而被奉为佛家宝地。而菩萨顶上的大文殊寺,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真容院”,关于这个称谓还有一段神话故事。

相传,大文殊寺建成时,有一名叫安生的塑工不招而来,他请求建寺的高僧讲述文殊菩萨的真容,高僧说:“佛法无边,我又怎么说得清呢?”于是他们共同祈求菩萨显身,七天后,忽于云际显现金像,逐图模塑成佛像,因此而称真容院。

菩萨顶是五台山黄教大喇嘛住持的地方,也是古代帝王朝拜五台山的主要佛刹,因此菩萨顶的建筑是按皇家宫廷造型营建的,规模宏伟壮丽,殿宇上覆盖着黄绿蓝三彩琉璃瓦,更显金碧辉煌,据说这是清王朝特别的恩准,这反映出菩萨顶地位之崇高。

从后门走进寺院,沿着楼与围墙形成的夹道到达大锅院。院内有铜锅三口,铁锅一口,直径均为两米,深约一米。每年六月大会,这些锅会被用来做斋饭,蒸白面魔王,供黄庙喇嘛做佛事活动。每年腊八佛成道日,还会用来制作八宝粥,供佛徒会斋。

文殊殿是供奉文殊菩萨真容的大殿,是朝山信徒必定要参诣礼拜之处。文殊殿为宫殿型建筑,豪华尊贵,壮丽而神奇。殿顶覆盖黄色琉璃瓦,殿脊中间置有金碧辉煌的铜宝瓶。大殿四周围副阶周匝,石雕回廊环护,把殿堂烘托得更加富丽堂皇。

殿内供奉着文殊菩萨驾狻猊彩色泥塑像,塑像为喇嘛教的造像艺术。左边为观音菩萨,右边为普贤菩萨。三尊菩萨均戴五佛冠,黄金脸色,含睇若笑,臂膀插花,饰以璎珞,双手拢胸,持重而安详。

我关闭相机,凝视塑像,我似乎感觉心地被菩萨的眼神全然洞穿,脑海一片寂静,不知该祈祷什么,也不知接受什么,也许文殊菩萨在启示我:智慧的前提就在于空,心空则智慧可充满。恍惚中,我似乎明白了很多,也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据说,文殊殿不论春夏秋冬,也不论阴雨晴天,总是滴水不断,所以文殊殿又称为滴水殿。殿檐年久滴水,在殿檐台下的石阶、石板上阶形成了蜂窝状的小石坑。雨珠滴沥,嘀嗒有声,再加上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反射出五光十色的艳彩,滴水檐是五台山一大景观。

我在殿外寻找传说中的滴水檐,但久觅不见有水滴下,后来才知道,滴水不断的原因是在大殿檐下有一个存水槽之故,多少年前在维修大殿时破坏了檐下结构,如今已看不到这一景观了。唉,许多智慧的不存不是因为对智慧的有意扼杀,而是因为对智慧的无知。

现在我所看到的文殊殿据说是清代重建的,大殿历经寒暑数百年,依然是金碧辉煌,色泽如新。在文殊殿院前立有一座石牌坊,牌坊的石壁上有清代康熙皇帝御笔“五台圣境”四字。

文殊殿院的前面是四周有石雕的回廊环护的大雄宝殿,这里是寺内喇嘛做佛事的主要场所。殿内供的是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另外殿内还供奉着藏传格鲁派创始人宗巴大师和他的弟子,藏传佛教的达赖、班禅,朝拜五台山时都要在这里讲经说法。

给我印象颇深的是殿门口的对联:“灵鹫鹫灵灵鹫灵,真容容真真容真”,说实在的,我觉得这副对联似乎应当放在文殊殿门前更为合适,因为这副对联上的内容是关于文殊菩萨的真容,而大雄宝殿中供奉的并不是文殊菩萨。

大雄宝殿院内有东西配殿,东为恢畏金刚殿,但我只到了西面的带箭文殊殿。传说,康熙皇帝在五台偶见有僧人与女子共浴一池,认为有伤风化,于是张弓射之,僧人中箭后不知去向。康熙在菩萨顶礼佛时,见文殊菩萨肩上插有一支箭,不禁叹曰“佛也如此”。

于是我不禁惊诧,眼睛中充满了不解。我想事情的真相也许是真有不良僧而为,只是害怕受到追查而转嫁于文殊菩萨以逃过劫难吧。也许是文殊未卜先知,为了保护佛家声誉,而显灵代僧受过吧。也许这只是康熙帝的一个杜撰,他是为自己在台怀镇招幸容貌出众的梅枝姑娘而文过饰非,佛也如此,作为其信徒的康熙如此自然也就无可厚非了。

在清代,五台山的喇嘛教事务,除镇海寺等六所黄庙外,绝大多数喇嘛寺则归住在菩萨顶寺的大喇嘛统率。因西藏历来是政教合一的政权,清廷为巩固对西藏的统治,采取以黄教怀柔蒙古、西藏的重要政策,赐菩萨顶大喇嘛提督印,命山西全省向其进贡。

清朝皇帝、蒙古诸王公、西藏喇嘛朝礼五台山时也都住菩萨顶,从而树立了菩萨顶在五台黄庙中的统领地位。此后,康熙又请西藏的达赖喇嘛去五台山诵经传戒,形成了达赖喇嘛往五台山委任大喇嘛的制度。

大雄宝殿东西两侧的院落分别是大喇嘛住处和皇帝行宫院,此处的建筑红墙黄瓦,飞檐斗拱,金碧辉煌。堂屋上的孔雀蓝琉璃瓦,钟鼓楼上的黄色琉璃瓦,形成强烈色彩对比,非常引人注目。代表着皇室至高无上、尊贵富有的红墙黄瓦在这里成为了菩萨顶的特色。

在东禅院的堂房和后院碑亭内,有两座乾隆御碑,碑身四面用汉蒙藏满文字镌刻乾隆第五次和第六次到五台山朝拜之事。其中刻有乾隆的御笔诗一首,诗曰:“六度重兹到五台,点符天地数中该。不期再至却常住,既曰言归底幻来。大士如如据莲座,金容永永镇华亥。梵文儒理本无二,七字因缘拒辩才”。

读罢思忖乾隆大概在想,康熙五次进山朝拜,自己却六次进山拜佛,虽然自己虔诚信佛,无论如何也不能超过康熙。“点符天地”指康熙是天,自己只是在天地中间,仍在康熙之下。年事已高的乾隆,自知以后想来也走不动了,但对佛的虔诚之心如幻梦一样常留在五台。

诗中描述乾隆在瞻仰那些坐在莲花宝座上菩萨时,总想着大清能永世坐镇华夏江山。无论是佛教、道教,还是儒家哲理,都不能背离文殊菩萨的七字真言。乾隆皇帝信佛,但他更相信和希望各种宗教都来维护他大清的江山社稷。

穿过天王殿和山门,在山门前有一段石阶与所有寺院中见到的都不相同,垂带夹着的石阶,中间铺设有斜面御路,御路上雕有九龙吸水图案。九龙翻腾,互相缠绕,真可谓活龙再现,与皇宫御道铺设如出一辙。

石阶下是一座高大的木牌楼,牌楼匾上镶嵌着康熙御笔“灵峰圣境”,字体端庄凝重,神韵脱俗。两侧门上匾额彩绘龙凤,各种花卉、吉祥物等图案装饰得古香古色。牌楼雄伟多姿,绚丽多彩,造型优美,檐上覆以黄绿两色琉璃瓦,檐下斗拱密致。

在牌楼之下就是自下而上的108阶台阶,按照佛家的说法,人生有一百零八种烦恼,把解脱烦恼之道称为法门,踏上一级台阶,意味着跨入一个法门,消除了一种烦恼。当踏完108级台阶时,就等于已把人世间的108种烦恼全部踩在脚下,成为一个没有烦恼的人。

但是,在踏上这条台阶路之后,一定要用心计数,不能回头望,而且只有正好数得108才是无忧无虑,数少了则是烦恼不断。由于我这次来菩萨顶是走的后门,真不知自上而下走台阶,会否走入一百零八种烦恼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