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7 子曰:“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
【注释】 ▲敝:破旧,坏。 ▲緼[yùn]:乱麻、旧絮。 ▲狐貉[hú hé]:指狐、貉的毛皮制成的皮衣。 ▲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zāng]:“忮”是嫉妒,“求”是贪求。“臧”是好。不嫉妒,不贪求,怎么会不好呢?(出自《诗经·邶风·雄雉》) ▲是道也,何足以臧:仅仅做到不嫉妒,不贪求,怎能足够好呢? 【译文】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棉袍,与穿着狐貉皮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自卑的,大概子路能做到吧?《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怎么会不好呢?’”子路听到后反复吟诵这句诗,孔子说:“仅仅做到不嫉妒,不贪求,怎能足够好呢?” 【学而思】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只做到不嫉妒,不贪求,只能是不受伤害,《淮南子·诠言训》曰:“唯不求利者为无害,唯不求福者为无祸。”(只有不求利益之人才能不受损害,只有不求福分之人才能免遭祸患。),要想做到更好,还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承接下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君子要经受住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知识扩展】 《资治通鉴·唐纪十一·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玄素少为刑部令史,上尝对朝臣问之曰:“卿在隋何官?”对曰:“县尉。”又问:“未为尉时何官?”对曰:“流外。”又问:“何曹?”玄素耻之,出阁殆不能步,色如死灰。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以为:“君能礼其臣,乃能尽其力。玄素虽出寒微,陛下重其才,擢至三品,翼赞皇储,岂可复对群臣穷其门户!弃宿昔之恩,成一朝之耻,使之郁结于怀,何以责其伏节死义乎!”上曰:“朕亦悔此问,卿疏深会我心。”遂良,亮之子也。孙伏伽与玄素在隋皆为令史,伏伽或于广坐自陈往事,一无所隐。 【译文】张玄素年轻时为刑部令史,太宗曾当朝中大臣的面问他:“你在隋朝时官居何职?”张玄素答道:“县尉。”又问:“县尉之前做何官?”答道:“九品之外未入流。”又问:“是哪一曹的小吏?”张玄素感到羞耻,走出殿门不能迈步,面如死灰。谏议大夫褚遂良上奏疏说:“君主如果能以礼待臣下,臣下才能尽心竭力。张玄素虽然出身寒微,但陛下重视他的才能,擢升他到三品,辅佐太子,怎么可以当着大臣们穷追他的出身呢?抛开往日的恩宠,造成一朝的羞耻,使他心怀不安忧虑,又怎么能责成人家尽忠效节呢?”太宗说:“朕也深深后悔问这些话,你的奏疏正与我的心思契合。”褚遂良是褚亮的儿子。孙伏伽与张玄素在隋朝都做令史,孙伏伽有时在大庭广众之下自陈往事,丝毫无所隐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