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缘起:正字于物之初——朴

 嘟嘟7284 2022-06-20 发布于北京
行动起来正字,源于今天早晨:

读书协会的知杰同学在读书时,看到有清代人物陈宏谋用到“朴”字,把书拍给我和另一个书友看,因我们都将“朴”字用做自己的昵称。
陈宏谋是咋用的呢?他说,“粤西民穷而愚,士朴而陋”,我看了反呛:我们堂堂大“朴”,被我们奉于名字,与愚陋为伍时竟还拿来给我看,故意气我是不?!

便行动起来,阐发文字的内涵——当然,主要是为了读小学的闺女。小学,正是学字的大好年华,当同步于学校的教育节奏,更深地领会文字中的人文精神,疏通其情义,年久日深,盼着孩子们能在通达的感受中树立通达的品格:许多字,表达了使用者的深情,体味深情,方生理解与珍重。以此,小处理解用字之人,大处看见文明脉络,进而,感通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与理想品格。以字为根基。

然而,我是懒惰的,孩子也懒惰贪玩的……有这缘起,就勤劳点,为孩子们做点事吧!

正字,是指文字约定俗成于流通之中,要有个规范。规范沟通接口的工作,是许慎老先生做的,他的《说文解字》成书于公元121年,东汉。在秦始皇统一了周秦数种文字,西汉又统一了数种文字,东汉的许慎一看该整理了,就整理规范之,为百川汇流之节点,始为字学之鼻祖——非其见解高深,而是时节得宜。嗯嗯,我辈当论《做事业的占位时机》。

图片


朴,其实,是朴和樸两个字合并而来,现在已经很难看到樸了:

一,朴:木皮。树皮。
中药厚朴,就是“厚皮”的意思。卜,取象草棍、树枝,与木会以为棍棒、手杖。《史记-陈涉世家》“执敲朴以鞭笞天下”,司马贞解释说,“短曰敲,长曰朴”,引申为击打、鞭扑之义,所以这个时候,朴不读三声pu,而是二声。

二,樸:木素。“以木为质,未加雕饰,如瓦器之坯然。”
樸,最初的本意实为丛生、抱生的树木。我想到榕树。但《尔雅》记载,“樸,枹者”,枹是啥?[bāo]:枹树,也叫小橡子。落叶乔木。后引申为原木之材,做原初、本性、本色的意思。

上述便是朴的造字本意了。

朴字因为两个古时名人的使用而高大上起来,一个是老子,一个是庄子。
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看老子对朴的使用:镇

用朴的时机:化而欲作

看朴的新名字: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不就是道之本体吗?朴,在这里被用得特别高大上。

庄子如何用?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在哪里说的呢?《庄子-天道》。天道哦~朴,被上升到了一种境界,体会一下这个境界,应该是事物未分化之前的状态。嗯,大概是薛定谔的猫没开箱之前的状态。

更传神地体会下:孔子一次见到老子,老子刚沐浴完毕。只见老子“身如槁木,心如死灰”,头发直竖。孔子感到老子的灵魂已经不在了(出神状态)。过了一会儿,老子的灵魂回来了,身体才有活气。孔子问:“我刚才眼睛看花了吗?您刚才到哪里去了?”老子回答:“吾游于物之初。”《庄子·田子方》

物之初,朴。

不加雕饰、不假人欲、合一不二,如其所是。


最后,八卦一下朴字之治用:为什么用“朴”来镇“化而欲作”?

释德清注:“以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故侯王但能守之者,而万物不期化而自化矣。此言守道之效,神速如此。”

又说,“万物之始化皆无欲”,无欲之欲,是为镇眼。

时间关系,就说这么多:只谈朴字的传神精要,至于其他解释,网上搜搜就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