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指写作中使作品更好的艺术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 二、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一)文首:1、开门见山,开篇点题。2、引起读者兴趣(以事件故事为主)。3、引出下文……。4、总领全文(总括性句子)。5、奠定感情基调。6、渲染气氛(一般为景物描写)。7、设置悬念,吸引读者。8、为后文……做铺垫或者埋下伏笔。 (二)、文中:1、承上启下(过渡句)承接上文……,引出下文……2、点明中心(议论抒情句) 3、总结上文。4、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一般为景物描写)5、设置悬念,吸引读者。6、为后文……做铺垫或者埋下伏笔。7、推动情节发展。 (三)文末:结构上——1、照应开头或者标题。2、总结全文。 内容上——1、总结全文。2、深华中心,点明主题。3、委婉含蓄,言未尽而味无穷,引人深思(问句式含蓄的结尾)。4、强调了……呼吁……(斩钉截铁式短句结尾)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1、描写了怎样的环境。2、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3、渲染了怎样的气氛。4、烘托人物怎样的形象或烘托人物怎样的心情。5、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6、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7、为后文某个情节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四、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一)含义: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 (二)作用:1、线索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凑。2、新颖独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3、巧用……修辞。4、揭示文章的写作内容。5、凸显文章中心。6、抒情载体或对作者有重要作用(一般为事物) 五、引用的作用 1、说明文中叫引资料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对象怎样的特点,使说明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2、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方法,增加文章书卷气,吸引读者。3、丰富文章内涵,突出本段或本文强调的中心。 六、比喻、拟人修辞赏析 1、比喻:运用了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的写出对象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偶尔也有为下文什么内容作铺垫) 2、拟人:运用了拟人,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的写出对象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偶尔也有为下文什么内容作铺垫) 3、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4、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7、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七、句子赏析和含义理解 1、描写方法角度:人物描写五种方法;从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角度;正面或侧面;从事物的颜色、形态、质地、姿态…… 2、修辞角度(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3、句子的含义:抓住句子中的一到两个关键内容,用文中的意思或句子诠释,整句话意思结合文章中心用自己的理解简要直接的表述出来,表达什么情感,含蓄的批评什么,呼吁什么等) 八、单字品析 1、释字词。2、定性(一般为动词或形容词),如果有修辞要点明什么修辞3、描写了对象什么情态或过程等。4、表现了人物什么感情。 九、诗句赏析 1、生动散译。2、运用修辞或写法。3、表现情感或揭示哲理。 十、插叙的作用 1、简要叙述插叙的内容。2、使情节更加跌宕起伏,吸引人。3、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后文什么内容作铺垫。4、补充顺序的不足,丰富文章的内容,以此突出中心。 十一、关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和“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结合生活实例”答题技巧 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正如文章中……(一定要结合文中的关键词语和核心事件)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在实际生活中……(一定要紧扣文章中心和自己的体会,句子通畅有文采,内容充实) 3、“结合生活实例”:例如在……时候,我们要……(一定要举具体的例子——跟文中中心极其相似的事件,然后加以阐述) 十二、记叙的线索及作用(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作用?): 1、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2、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十三、人称代词的作用: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十四、阅读中注意事项 1、 学会勾画关键的词句(一般为感悟性和总结性的,可以采用不同的标记,不宜勾画太多,五六处为佳,当然平时学习就应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 认真审题,磨刀不误砍柴工。 3、 分清问题的个数,标好序号,有条理的答题。 4、 涉及作用性的问题,务必紧扣中心(把深化点明中心,挂在笔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