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话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亿缕阳光 2022-06-20 发布于北京
Image

说话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话不出事。

说话,实际是说事。

一件事,包括三个方面: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一件事=事实+事理+事效

事实,是事情的表面现象。

事理,是事情的内在因果。

事效,是事情的实际影响。

说话,是围绕事情的三要素展开。

话不出事,有两层含义:

第一,明确说的具体事,说与此事相关的话。

第二,关于具体事的话,不产生歧义和误会。

实现这个效果,可以采取三个策略:

一、中立策略。

具体就是听、问和复述。

对方说话,可能只是表达心情,或者单纯说下自己知道的情况。并非一定要听者解惑答疑。

这时候,只需要静静的听就可以了。

如果想反馈一下,可以就一些方面提出问题,仅限于事实细节的提问,不涉及评价。

比如,后来,他们误会化解了吗?后来,车子找到了吗?等等

也可以适当的重复对方说话的一些方面,表示认可。

比如,这事确实难办。这事确实不好理解。那天确实雨大。等等

二、防守策略

中立策略涉及的更多是与自己无关或者不需要表明立场的事情。

与自己有关的事情,不想多说,或者不想参与,可以采取防守策略。

如何防守呢?

具体包括模糊应答和委婉拒绝。

模糊应答方面:

关于年龄,可以说:不小呢。

关于学历,可以说:文化人。

关于收入,可以说:不固定。

常见的问题就那么多,有所准备就可以应对自如了

委婉拒绝方面:

关于聚餐,可以说:真可惜,晚上有安排,过不去。

关于借钱,如果没有余力,可以说:最近手头也紧的很,帮不上忙,不好意思。

需要拒绝时,一定要委婉拒绝,不要留余地。

不能因为得罪自己容易,而为难自己、自找苦吃。

三、进取策略

进取策略,是跟自己有关,需要有立场、有态度。

这个跟自己有关,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

这个时候,围绕事情的三要素,一般需要采取四个步骤。

比如,相互之间有误会。

首先,听对方说,把握对方对事情的掌握情况和基本想法。(摸底调查)

然后,肯定对方合理的想法或者做法。(有所肯定)

接着,阐述对方误解或者忽略的方面。(有所否定)

最后,说明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和建议。(完善改进)

通过以上三个策略,实现说话的基本要求:话不出事。

基本要求之外,还有更高要求:话能成事。

话不出事,未必能成事。

毕竟,成事更复杂些。

大致步骤是通用的。

比如,学生数学考试了,家长想了解考试情况。

家长:这次数学考试题难吗?(摸底调查)

学生:有不少难题。

家长:有难题,很正常。(有所肯定)容易题,做的咋样?(摸底调查)

学生:马虎了,丢了二三十分。

家长:容易题丢分,多可惜!(有所否定)一定得养成先易后难的做题习惯,容易题不丢分,难题有时间的话尝试做下。(完善改进)

通过说话,让事情向正能量方向发展。

彼此都能成长、进步,这是最好的结果。

从基本做起,逐步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