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作家】蒋钜鹏:走进梅玲

 百姓文学社 2022-06-20 发布于云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南昌的梅岭,论其雄伟比不过巍峨五岳,论其秀色也比不如峨眉,可它也自有一种情调——一种吸引人的人文韵味。

梅岭在南昌的西郊西山脉中段,连绵起伏的山峦构成了梅岭的骨架,较为封闭的环境也让它带有一种神秘感走进梅岭,去慢慢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你会在不经意间叹服这座不太雄伟的山,它的青苍翠谷间也藏得住“神仙”。

单说梅岭这个名字的由来吧,就有一个非常好的故事来源,与西汉名士梅福有关。《汉书》卷六十七 杨胡朱梅云传第三十七,就有对梅福的记载,“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也。少学长安,明 《尚书》、《谷梁春秋》,为郡文学,补南昌尉。梅福是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通晓《尚书》和《谷梁春秋》,掌郡一级的学校教育,后来做了南昌尉(相当于今天公安局长)。汉元帝元始年间,梅福料知王莽必篡政,乃隐居于南昌西郊飞鸿山学道,遁避尘世。后人赞赏梅福的高风亮节,将飞鸿山改称梅岭,并立梅仙观、梅仙坛、梅尉宅以祀之。

梅岭自此就与高洁的隐士合为一体了,飘然忽独立,羽化而登仙。往后悠悠岁月里,就有多位隐居于此修道炼丹者,修道仙,梅岭也沾上仙风道骨,更有了清秀的灵气。在梅岭深处有一株至今一千五百年的银杏树,相传是南朝梁周月潭道士所植,隐士们早已看破世间浮尘,注重追求自身的修养,超然于世外,渡人先渡己,这也是梅岭的文化根源。看,那棵迎风摇曳的千年古树,展现了隐者无疆的风采。

如果仅从梅岭名字的来源就算作梅岭历史的开端,这对梅岭是非常不公平的,在梅福隐居梅岭以前,梅岭就已融入了先哲的智慧。距今4500年前,黄帝的乐臣伶伦来到梅岭脚下洪崖丹井汲水炼丹,断竹而吹,定五音,创十二律,化而成仙,为中华乐祖。《黄帝内经》云:天有五音——角徵工商羽;地有五行——木火金水土;人有五脏——肝心脾肺肾,五音对五脏,“亦乐亦药乐先药后,以乐代药,生命之乐”。中国人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早在4500年前就知道利用音乐来治疗人的一些疾病了,这种方法与现代的“音乐疗法”思想不谋而合,从这一点上就必须深深钦佩中国古人的智慧。“角徵工商羽”五音,飞出管弦,奏为高山流水,传为天籁之音中国的古音乐也是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中华文化也因谱上了和谐的音律而更有魅力

一个好地方除了该有的厚重人文历史外,如果能再添加几个美轮美奂的神话故事进去,那就更好了,一个引人入胜神话故事娓娓道来,该地蒙上一层传奇的面纱,更加的诱人呢!梅岭作为一个道教的文化圣地,没有精彩的神话故事,终归是不全的。

相传在春秋时期,秦穆公的爱女弄玉酷爱音乐。一晚,梦见一英俊青年,极善吹箫,愿与弄玉结为伉俪。秦穆公按弄玉梦之所见,派人寻至华山,果遇一名为萧史的青年在吹箫。使者引其至宫中,与弄玉成了亲,夫妻十分恩爱。一夜,两人在月下吹箫,引来紫凤和赤龙,于是萧史乘龙,弄玉跨凤,双双腾空而去,降落在南昌西山之巅。时江南遭蝗旱之灾,萧史、弄玉忙飞天降雨,解旱灭蝗。乡人感恩戴德,在峰头建凤台仙府,春秋两季上山祭祀,并将此峰称为萧峰,至今山顶还可见萧仙坛遗址和一些古石刻残片散落在杂草树丛中。

神话故事也来源于人的主观意愿在科技水平还很低下的远古时期,面对天灾人束手无策,于是臆测出很多神话传说帮助人类摆脱困境的情况,这也是人对自然充满敬畏的心理表现。遥想当年,乡人们跪在仙坛前焚香祈祷,梅岭上空香烟缭绕,每股黑烟代表着一份美好的企盼。

除了梅岭下的洪崖丹井外,萧峰也与音乐相关,座梅岭仿佛浸泡在悠扬律之中。听!那簌簌风声在传唤着千年来归隐于山林的诉声,那潺潺流水缠绵悱恻寻觅知音,那不息的蝉鸣鸟叫似乎告诉旁人渡己修身这是自然的曲谱,不加雕琢的天籁佳音,听者心悦诚服地向往其间了。看!那幽幽山谷环抱草庐古迹,丹炉里袅袅轻烟腾空而起,童子轻摇扇子立于两侧,一人身着道袍漫翻经卷……

丹出炉了,人也彻悟了,忽而都化成了一阵风,飘然而去。成仙邪?命归耶?驾鹤去也。

 作者简介:

蒋钜鹏,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公司一名铁路职工,平常爱好写作,作品发表于《南昌铁道》、《西部散文选刊》微刊等平台。



《作家文学》杂志

《作家文学》《散文杂志社》 纸刊选稿基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