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粪菌移植,「便便治病」的新玩法!

 元奥生物 2022-06-20 发布于北京

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儿童,他们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像星星一样,独自闪烁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只是一群普通的孩子,却被孤独症夺去了生命的光芒与色彩。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

  

自闭症:一种沉默的疾病


“4岁多的孩子内向得很,整天不说话,是自闭症吗?”

“宝宝两岁多,压根不认人,谁抱都行,不哭不笑也不闹,朋友说可能是自闭症?”

那到底要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自闭症”呢?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辨别:

一.社会交往和语言交流的障碍;

这个里面可能合并或者不合并语言交流的障碍,语言是否流畅是诊断自闭症的一个依据;

  

二.重复刻板行为,或者兴趣狭窄;

比如他很喜欢小汽车,但是他的玩法和其他的儿童不一样,他只喜欢把这些小汽车整齐地排成一排一排,而对小汽车的其他的功能都不太感兴趣;

三.喜欢用固定的方式做事,拒绝生活习惯的改变或环境的变化;

比如说,他只能接受某一件衣服,不能给他换其他的衣服,要不然他可能就会哭闹;

由于自闭症的复杂性,自闭症目前没有一个很好的临床的生物标志物来进行它的诊断,而是通过儿童的外在行为的表现来进行诊断的。

自闭症,竟与肠道菌群有关?


大量研究发现,肠胃异常,例如腹痛、腹泻、胀气、便秘以及多屁等,都是自闭症患者普遍的症状,特别是便秘,几乎85%的自闭症儿童都患有这种症状。

其次,自闭症患者大多是挑食者,并且经常缺乏消化酶,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和改变了他们的肠道菌群;

最后,许多研究发现自闭症患者的肠道菌群存在明显营养不良,例如长双歧杆菌缺乏、梭状芽胞杆菌和白色念珠菌过度生长。

2019年5月30日,《Cell》杂志发表了加州理工大学Gil Sharon等人的研究报道,自闭症人士的肠道菌群引发小鼠自闭症。

  

自闭症与肠道菌群究竟怎么发挥作用?

通过微生物组及代谢分析发现,特定类型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是引发行为异常的关键。

微生物的部分代谢产物可明显改善自闭症小鼠模型的行为学异常并调节大脑的神经兴奋性。

1.肠道菌群与大脑双向互通

肠道微生物和肠道构成的“肠脑”与大脑是双向互通的,形成了菌-肠-脑轴进行连接。

肠道细菌的变化会影响健康的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从而增加多发性硬化和痴呆等疾病的风险,这种变化同样会导致发育中儿童的自闭症发生率更高。

2.肠道菌群的排毒功能受损导致自闭症

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的解毒酶及其通路存在明显缺陷,肠道微生物排毒功能受损导致毒素积累和线粒体功能障碍,这是自闭症发病机理的核心组成部分。

  

研究团队认为,由于肠道菌群对肠道排毒过程的影响,儿童可能会患上自闭症。

反过来,这又使环境毒素进入血液,从而伤害脑细胞中的线粒体,进而导致与自闭症相关的症状。

3.肠漏导致免疫系统释放大量的炎性物质,损伤大脑

当肠内微生物菌群失衡时,可能会损坏小肠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从而发生肠漏,导致大分子物质在没有被彻底消化的情况下进入了血液循环中,这样的后果就引发了免疫系统的一系列反应,产生大量的炎性物质,这些炎性物质能够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然后与大脑细胞结合,损伤大脑。

  

调节肠道菌群,自闭症可被改善!

《经济学人》报道,最新研究表明:改变动物的肠道细菌,可以对它们的神经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研究人员进一步推测,通过修补肠道生态系统来改善自闭症,可能会是一项突破性的研究。

  

发表在《神经元》(Neuron)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再次证实了肠道细菌可以改善自闭症的理论。

美国贝勒医学院一项研究证明,将一种特殊的细菌引入有自闭症症状的老鼠的肠道内,可以消除一些症状。

  

  

进一步研究证明,罗伊氏乳杆菌能够改善甚至消除自闭症行为,也就是说,提高罗伊氏乳杆菌的数量,能够起到重塑行为的作用。

此外,国内外最新研究表明:通过肠菌移植可以明显改善自闭症,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的临床试验进行进一步研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