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病的,不外乎八种方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因为辩证体系的不一样,治疗的方法也不一样。有六经辨证,自然就有六经的治法体系,有卫气营血辩证,就有卫气营血的治法体系,还有三焦辨证,就有三焦的治法体系,还有脏腑辩证,就有脏腑的治法体系,它是一个多体系的。 《黄帝内经》论述了治法的相关的理论,《伤寒杂病论》将治法具体用到了实践中,融理法方药为一体。 清代的陈钟龄有一本书叫作《医学心悟》,这本书明确提出了治法,而且将治法进行了概括,分成了八法。治法在临床应用中有多层次这样一个特点,有通用方法还有具体病症的特殊方法。 中医的特点是,分法简明,分法多样化,需要学习者掌握使用场景,在典型场景中使用,即便是外行也能蒙对!用错场景,老司机可能也会翻车,所以高水平的临床医生往往是选择场景对应的辩证方法和药方的高手,并非理论。 遇到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情况,可以逐一尝试,病重者不通,用错药往往也不要紧,增加伤害往往并不严重,而用对了就好了,和考试瞎蒙差不多。 在辩证、治法之上,老衲以为还有一个概率问题,一时一地,大概率的问题,不过三五种,名医的好处就是病人多,类似病人,各施一法,很快得到反馈,哪一种是正确的,大部分人就治愈了,少数特殊的另行调整。所以经常听见两种声音,一种是名医确实有本事,另一种是不过尔尔!大约是复诊次数不够,多了应该大部分可以有效的,中医能有七八成就不得了了,所以有杂音也是正常,对个人来说,就是100%。 只有自己对自己可以挨个试药,老衲正在进行中,慢慢熟悉药熟悉自己,有个三五年可能会有点意思吧,现在是解决不了,正在求助群友,可又没有决心乱吃药,纠结中。难过了,就有决心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