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五行的推演和归类:五行说是以五行的特性来推演和归类事物的五行属性的。所以事物的五行属性,并不等同于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将事物的性质与作用和五行的特性相类比,而得出事物的五行属性。 1、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是指具有木、火、土、金、水五种属性的物质的运动变化。 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滋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 1五行特性《尚书·洪范》中说:“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士爱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肾属水、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 根据五行学说,五行的特性分别为: “木曰曲直”,是指凡是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曰炎上”,是指凡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爰稼穑”,是指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金曰从革”,是指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则归属于金; “水曰润下”,是指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的事物则归属于水。 解读:木有生长、升发、伸展的特性;火则炎热,向上升腾; 土则可以接受容纳世界的万物,还能生长出植物; 金在五行之中最为重要,最易下落,且常用于变革; 水则能滋润,比较寒凉,总是向下流淌。 这五种特性还与五味五季相连。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央属土 东方木,西方金,北方水,南方火,中央土,例如明朝时开矿用五行来判断五,西方金,越到西方,藏金越多。东方木,草木生发。南方火,气候热。北方水,天气冷,冰雪多。中部土主运化变化。 五季(春夏秋冬为木火金水,每个季节交替皆为土)、五脏、五色食材和药材与之对应。 ![]() ![]() ![]() ![]() 2五行相生相克 万物生长变化离不开五行相生相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春气由冬气而来,故【水生木】。夏气由春气而来,故【木生火】。长夏之气由夏气而来,故【火生土】。秋气由长夏之气而来,故【土生金】。冬气由秋气而来,故【金生水】。 春升,夏浮,秋降,冬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温,夏热,秋凉,冬寒。 ![]() ![]() ![]() ![]() ![]() ![]() ![]() ![]() ![]() 4五行的归类 五行学说以五行的特性对事物进行归类,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性质及作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后,将其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按照五行学说,自然界及人体等皆分别归类如下:木火土金水。 ![]() ![]() ![]()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别归属于五行。还可以用五行来说明人体与自然环境及气候、饮食等的关系。 五脏的生理功能,肝属木 心属火 脾属土 肺属金 肾属水 五脏一体相生相克相滋相制。 从五脏的资生来看,肾水之精以养肝木,肝木藏血以济心火,心火之热以温脾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肺金清肃下降以助肾水。这说明了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 从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来看,肺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上亢,即金克木;肝气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郁滞,即木克土;脾的运化,可以避免肾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的滋润,能够防止心火的亢烈,即水克火;而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即火克金。 ![]() ![]() ![]() ![]() ![]() ![]() ![]() ![]() 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个方面。 母病及子,即母脏之病传及子脏。如肾属水,肝属木,水能生木,故肾为母脏,肝为子脏。肾病及肝,即属母病及子。临床常见的因肾精不足不能资助肝血而致的肝肾精血亏虚证,肾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而致的肝阳上亢证,肾阳不足不能资助肝阳而致的少腹冷痛证,皆属母病及子的传变。 子病及母,是指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及母脏。如肝属木,心属火,木能生火,故肝为母脏,心为子脏。心病及肝,即是子病及母。子病及母,既有子脏虚引起母脏也虚的虚证,又有子脏盛导致母脏也盛的实证。另外还有子脏盛导致母脏虚的虚实夹杂病变,即所谓“子盗母气”,如肝火亢盛,下劫肾阴,以致肾阴亏虚的病变即是。 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和“相侮”两个方面。 相乘,是相克太过致病。引起五脏相乘的原因有二:一是某脏过盛,而致其所胜之脏受到过分克伐;二是某脏过弱,不能耐受其所不胜之脏的正常克制,从而出现相对克伐太过。 如以肝木和脾土之间的相克关系而言,相乘传变就有“木旺乘土”(即肝气乘脾)和“土虚木乘”(即脾虚肝乘)两种情况。由于肝气郁结或肝气上逆,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而出现胸胁苦满、脘腹胀痛、泛酸、泄泻等表现时,称为“木旺乘土”。反之,先有脾胃虚弱,不能耐受肝气的克伐,而出现头晕乏力、纳呆嗳气、胸胁胀满、腹痛泄泻等表现时,称为“土虚木乘”。 相侮,是反向克制致病。形成五脏相侮亦有两种情况,即太过相侮和不及相侮。太过相侮,是指由于某脏过于亢盛,导致其所不胜无力克制而反被克的病理现象。例如:肺金本能克制肝木,由于暴怒而致肝火亢盛,肺金不仅无力制约肝木,反遭肝火之反向克制,而出现急躁易怒,面红目赤,甚则咳逆上气,咯血等肝木反侮肺金的症状,称为“木火刑金”。不及相侮,是指由于某脏虚损,导致其所胜之脏出现反克的病理现象。如脾土虚衰不能制约肾水,出现全身水肿,称为“土虚水侮”。 总之,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可用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来阐释。如肝脏有病,病传至心,为母病及子;病传至肾,为子病及母;病传至脾,为乘;病传至肺,为侮。 ![]() ![]() ![]() ![]() ![]() ![]() ![]() ![]() ![]() 总结 五行的概念与归类: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属性及运动变化。 五行学说属中国古代哲学理论范畴。中医学用以说明人体自身及其外界环境的统一性,以系统的观点阐明生命、健康和疾病。 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火曰炎上、 土爰稼穑、金曰从革、 水曰润下。(《尚书.洪范》) 五行来源于五方(方向) 六 字 诀 呵 、呼 、嘶 、吹 、嘘 、嘻 ,嘻 字 不 在 五 脏 ,属 六 腑 之 三 焦经。 五行归纳方法:取象比类 推演络绎 事物属性五行系统归类需牢记,五行实际上是哲学体系上的五行,是对万事万物科学的定义,我们人体所有的器官在五脏的引领下,统统的归属到五行中,这样就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的五大系统,用五行的的关系来分析疾病的传变,目的就是疾病防传,也就是治未病。 |
|
来自: 幽默的数据线 > 《中医基础理论(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