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立如睡,虎行似病”,这句俗语形象地说明了两种自然界最强有力的动物攫食之道。这种强者似弱的行为方式,既避免了因锋芒太露而遭到攻击,又麻痹了对手的防备意识,往往一旦出手,不会落空。古今许多谋大业者,常常籍此获得成功。 魏明帝病重时把司马懿和皇族大臣曹爽叫到床边,嘱咐他们共同辅助太子曹芳。 曹芳虽然年幼,也知道大权不能旁落他人,逐渐倾向于亲近的自己人曹爽,而疏远司马懿。 几年后,曹爽逐渐培植势力,排挤司马懿的人,时机成熟时,又夺了司马懿的兵权,撤销了太尉的实职,安排一个太傅的空衔给他。 曹爽大权在握,就开始寻欢作乐,过起了荒唐的生活。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他带兵攻打蜀汉,结果被蜀军打得大败,差点全军覆没。 司马懿表面不说,暗中自有打算。他以年纪老迈,推说有病,不上朝了。曹爽见司马懿告病居家,不问真假,更加得意忘形起来。他提拔弟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控制了京师的武装大权,日益胆大妄为起来。每天与亲近的人吃喝玩乐,出行时车辆仪仗舆服皆仿皇帝的规模,甚至把宫中的妃嫔、乐师带回家中寻欢作乐。曹爽的所作所为渐渐失去人心,一些正直的官吏看不惯,非议渐起。 司马懿装病居家,暗中却对朝政和时局更加的关注了,曹爽渐失人心的行为他都了如指掌,心中窃喜,静待时机。 正始九年冬,曹爽的亲信李胜由河南尹调任荆州刺史。临行前到太傅司马懿家中辞行。司马懿熟谙官场之道,听说李胜来访,嘱咐身边的侍女几句后便传令进见。 李胜到了司马懿的卧室,只见司马懿躺在床上,旁边两个使唤丫头伺候他吃粥。他没用手接碗,只把嘴凑到碗边。没喝几口,粥就沿着嘴角流了下来,流淌的胸前衣襟上都是粥汤。李胜在旁边看了,觉得司马懿病得实在不轻。 李胜对司马懿说:“蒙皇上恩典,派我担任本州刺史(李胜是荆州人,所以说是本州),特来向太傅告辞。' 司马懿喘着气说:“哦,真委屈您啦,并州在北方,接近胡人,您要好好防备啊。我病成这样,只怕以后见不到您啦!' 李胜说:“太傅听错了,我是回荆州,不是到并州。” 司马懿听了,大惑不解,侧过身问:“什么——放到并州?”李胜只好再改口说:“我放到荆州。”司马懿这才若有所悟地说:“啊!都怪我年老耳背,没听明白您的话。您到'并’州,要好好建功立业啊。” 李胜告辞出来,向曹爽一五一十地说:“太傅只差一口气了,您就用不着担心了。” 曹爽得到李胜的报告,听他绘声绘色地描述司马懿病重昏聩的老态,心中更加放心。司马懿以装聋卖傻的伎俩,打发了属于曹爽一党前来探望情况的几人后,见再也无人问疾,便知此计奏效,加紧了各项准备工作。 正始十年正月甲午日(公元249年2月5日),皇帝曹芳到洛阳城外去祭扫明帝的平陵。曹爽、曹羲、曹训掌握兵权的兄弟三人全部随驾出城。平陵距洛阳城九十里,不能当日返回,必须驻跸在外。 得知曹爽兄弟随皇帝出城的消息,司马懿一边派人观察,一边紧锣密鼓的开始部署。分派两个儿子及心腹家人并以前的门生故吏,分别夺取城中禁军的兵权,占领武器库、府库、皇宫和太后宫等要害部门,又快速关闭所有城门,带领亲兵出城驻守洛水浮桥边。部署完毕,整个洛阳城进入高度紧张的战备状态。 曹爽和他的兄弟在城外得知消息,急得乱成一团。有人献计,要他挟持少帝退到许都,收集人马,对抗司马懿。但是曹爽和他的兄弟只知道吃喝玩乐,哪儿有这个胆量。司马懿派人去劝降,只要交出兵权,决不为难他们。曹爽就乖乖地投降了。 过了几天,有人告发曹爽谋反,司马懿派人把曹爽一伙人全部处死。 从此,魏国的政权,实际上就转到司马氏手里了。 司马懿本身是鹰是虎,却假装成衰弱得不堪一击的样子,麻痹了曹爽,把他当做是只病猫,却不知自己早已成了司马懿猎取的对象。 司马懿把心高而气不傲演绎到极致,本来野心勃勃,看起来却象行将就木。所以,他的成功就只是时机的问题了。 “嗜欲深者天机浅,静密況稳难测识”。一眼就能被人看穿的人,终究成不了大事;而那些具有良好的人格修养和心理素质,静定自若,善于内心活动的人,表面上清静无为,实际上极富创造性和暴发力。#我在头条搞创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