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王崧舟老师《长相思》教学实录

 lihm 2022-06-20 发布于山东
图片发自简书App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首词,就是“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的传世之作《长相思》。

      喜欢这首《长相思》,诗词是讲灵性的,第一眼喜欢就是真的喜欢了,但我却不真的懂,今晚看了王崧舟老师的教学实录,好像明白了点什么。

一,尽情的诵读。

      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在张籍的笔下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自由地把《长相思》这首词仔细读四遍,前两遍争取把生字、多音字念得字正腔圆,后两遍争取把词念通顺,注意内部停顿。(学生读)

①读,注意词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读正确)

②读,注意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读流利,读出停顿)

③读,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还要尽可能多出它的味道来。(读味道)

④读,缓慢而深情的读题目“长相思”,(由味道到感觉)

⑤读,看插图,看注解。读出作者身心分离的感受,读出作者对故园的相思。

边思边读,边读边思。学生由读准字音开始,直至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终于不仅读出了“味道和感觉”,也在读中感知了词的大意。古人把读书时的品味揣摩喻为“春雨润花、清水溉稻、鱼入水中、溪流濯足”,可见唯有全身心浸染于语境之中,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

二,心灵的回想。

师:孩子们,请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稍作停顿)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孩子们,睁开眼睛,现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仿佛处在一个怎么样的世界里?

生1:我看见了士兵们翻山越岭到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躺在帐篷里,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在思念他的故乡。

师:你看到了翻山越岭的画面。

生2:我看见了纳兰性德在那里思念家乡、睡不着觉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

生3:我看到了纳兰性德走出营帐,望着天上皎洁的明月,他思乡的情绪更加重了起来。

师:你看到了抬头仰视的画面。

……把学生带入情景,想象眼前的情景,理解纳兰性德的愁思,由对家乡的思念而过渡到对作者“身”在哪里的叩问,这是极其自然的步步递升。身在征途,心系故园,在舒缓的音乐中让学生想象故园景象。

老师一句一句的引读,读出了诗人的身与心的分离,读出了相思之长。

感觉王老师真的走近了作者,走进了这首词。一直和课堂和学生们在一起,指导起来游刃有余。而在我的课堂中,总是在想下一步我该说什么,我该做什么,课堂是我的,而不是学生的,做不到师生合一。

三,生命的追问。

        “读到现在为止,你是不是应该问一问纳兰性德?”教师这一发话,勾起了学生对词人心灵的叩问。而相机呈现的词人征途所作《菩萨蛮》中的两句话,又让学生能凭此而以词人的妻子、父亲、孩子等身份,与词人展开一场情景对话。在一唱三叹的回转反复中,学生体悟到了词人内心两难的矛盾冲突,知道了“身向榆关那畔行”并非“轻离别”,而是为了戍边卫疆、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交织在一起。

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

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

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长相思。

    静心回放教学场景后会发觉,尽情地诵读、心灵的回想和生命的追问,构成了这节课三大亮点。在洋溢着诗意的氛围中,学生感动着、吸纳着、享受着。课已毕、情未了,我们无法淡忘课堂上那直面心灵的诵读、刻骨铭心的想象和充满生命意义的追问。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