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物语 | 仅将拙笔酬知己,当以美酒对苍穹——记连环画家罗希贤

 新用户9030yrKZ 2022-06-20 发布于上海


罗希贤,现家住新华路,自号升斋主人,1946年生人。1960年正式学画,至今画了整整一个甲子。艺途坎坷,练就一颗平常心。成名亦算早,1981年即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又在美术出版社从事专业创作,勤劳成性,笔耕不辍,至今创作出版连环画170余部,发表插图两千余幅。同时从事中国画、风俗画创作,案前每日,年中无休,也积累了大量作品。现为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连环画项目传承人,仍殚精竭虑,初心不改,为自小喜爱的中国连环画尽一份力。作画之余,喜读书、写字、赋诗、填词、刻印,自刻闲章"诗书画印升斋自娱"。自撰二联,一是"濁浪行舟休言顺否逆否,寒斋信笔自有书香茶香",二是"仅将拙笔酬知己,当以美酒对苍穹",一茶一酒,聊寄文人情怀耳。

连环画诞生于百年前的上海,当时的出版模式颇令人称道。比如说,上海发生的一起事件引起了轰动,当时的人们并不满足于报纸的报道,他们想了解更多的细节。于是,出版社的老板马上把这个故事改编成连环画,请四、五个画家连夜创作。第二天早上,老板便收好画稿赶赴印刷厂,下午或晚上大家出来乘风凉时,书已经到手上了。

上海当天发生的事情,第二天就可以出书!尽管连环画的创作形式和方法较为原始和粗糙,但其传播速度和效果却是现代媒体无可比拟的。因此,连环画在上海大受欢迎,一度风靡至全国乃至世界。

01

我画《火种》

2021年5月29日,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连环画项目传承人我做客行知读书会,开启“红色的起点”主题季第二讲,向大家讲述连环画前世今生的故事,分享我画连环画《火种》的创作始末。

▲罗老师作“连环画《火种》创作始末”的演讲。

我1960年正式学画,至今画了整整一个甲子,创作出版连环画170余部,发表插图两千余幅。

今年我已经76岁了,每年还要画3-4本书,从创作量来说可能算是全国之最。

连环画是老祖宗传给我们的宝贝,启蒙期在宋代,来源与戏剧有关。过去我们看到的连环画基本上是以舞台为基础,把舞台上的东西搬到书上,连环画的画框就是舞台,灵魂则是故事。把一本连环画放在口袋里,其实就是把一段故事、一段戏剧放进口袋里。

▲罗老师作“连环画《火种》创作始末”的演讲。

“连环画不仅小孩看,大人也看,文盲看,有知识的人也看,你们是不是搞一个出版社,出版一批新连环画……”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关于连环画出版的明确指示,由此开创连环画创作出版的辉煌时期。那时候的连环画图文并茂、雅俗共赏,与政治运动密切相关,起到了巨大的宣传作用。

连环画《火种》可以说是我的代表作之一,改编自著名红色经典——艾明之的长篇小说《火种》,它深刻地反映了上世纪二十年代上海工人的斗争生活。

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涌现出很多优秀小说,但表现工人生活的作品,始终是中国文学的弱项,为此,《火种》显得尤为优秀和突出。我接受《火种》的创作任务后,历时两年,最终完成了这部近400幅的长篇连环画作品。

▲连环画《火种》上集插页。

▲连环画《火种》上集插页。

▲听李老师讲座。

我在上海出生和成长,我把对上海的熟悉和热爱,融入到连环画中,此外,我有十年工厂生活的经历,刻画工人形象更为准确和生动。《火种》的主人公柳金松曾被骗到煤矿打工,九死一生,为了更好地创作这一内容,我曾去到煤矿体验生活,在那里我真正感受到了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工人工作与生活的艰苦与危险。连环画《火种》的主线是写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更大的背景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斗争。

▲连环画《火种》下集插页。

▲连环画《火种》下集插页。

过去,每家每户晚上都看连环画打发时间,父母从单位的图书馆借来连环画,供一家老小翻阅,所以“连环画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并非虚话。过去连环画的功能如今被电视、手机等代替,连环画的未来将如何?我认为,连环画的艺术基因永远不会消失,它要走一条创新改革,或者说逆磐重生的道路,连环画会得到整个社会的承认,而且会发展得非常好。

▲主持人阎华与罗希贤。

02

用画笔记录石库门生活史

在连环画创作“大本营”的上海,和颜梅华、汪观清这些当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建社之初的“一百零八将”相比,我还只是“小弟弟”;但是如果从创作的产量和创作生涯的长度来看,我一直到今天,还在一部接一部地创作、出版连环画作品。

除了连环画的主线,我在风俗画的创作上也开出了一片天地,上海石库门风俗画可以说是我创作最多的一批作品,也堪称“罗家样”的扛鼎之作。

我自幼生长于石库门建筑中,经历为我的创作提供了源泉。我的前辈贺友直、戴敦邦都绘制过石库门的系列作品,但他们所画的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老上海”;而因为年龄的关系,我更熟悉的是五十至八十年代之间的石库门市井,我的石库门风俗画基本反映的就是这个时段的各种普通百姓的寻常日子,相对而言更容易打动那些曾经住过石库门的观众。

我的石库门风俗画,被多家报刊连载、选刊,也频频在网络上亮相,尤其是一幅“年夜饭”,几乎每年除夕前会成为出现频率极高的“网红图片”。

我的作品也被制作成邮品、文创产品。这次在黄浦区明复图书馆展出的罗希贤石库门风俗四十八图,是这套系列作品的第一次整体亮相。当然予我而言,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在今后,我的笔下还会创作出更精彩的石库门风俗画,以记录那段逝去的岁月。

▲《早上的后门口》。

▲《修脚踏车摊头》。

▲《落雨啰》。

▲《自得其乐》。

▲《放学路上的诱惑》。  

请将手机横向欣赏以下两幅画作:


▲《上海人的早点心》。

▲《七十二家房客》(局部)。

这些珍贵的画本帮助他们穿越时光隧道,重温童年记忆。尽管人们对连环画这一印刷品的依赖已经成为过去,但那份喜爱及回忆将伴随他们的一生。

目前,我也参加了在文化广场展出的《画上海——漫画中的上海风情》。这次展览,我有不少具有上海民俗风情的漫画作品展出,我的作品《准备过年最闹猛》(见下图),画出了石库门里过年的热闹场景,弥漫着浓厚的年味和人情味。

▲《准备过年最闹猛》。

《画上海》漫画展正值新春之际,一幅幅生动的漫画,带着观众回味石库门里的市井日常和节日氛围,螺丝壳里做道场,下厨房上亭子间,拥挤热闹的场景中弥漫着浓厚的人情味,体现出人众对生活的热爱和市井生活的澎湃活力,更体现出处处守望相助、幸福生活乐园的生动图景。

▲罗老师在展览现场留影。

这次参展作品《七十二家房客》是我个人比较满意的一部册页,作品之前已被朋友收藏。此次经对方同意,拿出来进行展出,册页展开之后长度有四米,主办方特地制作了展柜(见下图)。

《七十二家房客》(罗希贤)

▲文化广场举办的《画上海》漫画展。

▲观众在观摩罗希贤作品。

03

 其他绘画尝试

除此之外,我还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2010年,我应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文化处之约,创作《兵马俑》,成为第一部由文化部作为支持单位在海外首发的连环画。《兵马俑》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荣登神州十号,成为第一部遨游太空的中国连环画。

我的作品《佛祖巡游记》,生动刻画了南传佛教传入傣族地区的过程,作为云南省政府的礼品远送东南亚。我还深入黎族生活,创造反映动迁规章制度的连环画,帮助黎族人民弄清了动迁全过程。

当今社会,连环画可以有所作为,我们期待更多人捧起曾经哺育了父辈的珍宝,为连环画创造更光明的未来。

▲很多观众带来了珍藏多年的画本让罗老师签字。

   编后话:

罗希贤从小生长在上海静安西康路北京西路口一条叫“恩庆坊”的石库门小弄堂里。从上世纪80年代起,罗希贤就开始构思创作以上海石库门为主题的风俗画,希望发挥自己在造型、构图方面的特长,凭借几十年生活积累和感受,走出一条新风俗画的路子,用这种独特的创作形式,来保存自己对于上海这座城市的记忆,用画笔讲述石库门的故事。

对于罗希贤而言,画石库门和之前搞创作需要采风和体验生活完全不同:

画石库门,眼睛一闭,什么弄堂口灶披间,什么大饼油条四大金刚,什么男小顽女小囡弄堂白相,什么荡马路轧公共汽车,什么夜报夜饭吃饱,统统浮现脑海,激荡心头。我只需梳理脉络,形成节奏,谱成乐章,一幅幅画面,慢慢画成,总共四十八幅,完成了石库门风俗的一曲交响乐。

罗希贤老师的作品目前正在上海文化广场参展。

新华路时光

音乐欣赏频道 钢琴三重奏《一步之遥》

点击视频右下图标可全屏收看

END -



新华路时光

xinhualu6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