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老弄堂里的老上海风情壁画,趁知道的人不多快去看

 憨痴呆 2018-04-04
 
 
春节前,南昌路的一条弄堂里,陆续被画上了一批壁画。画的主题都是石库门弄堂里的生活情景。现在,这些壁画已经完工,供免费参观。


著名作家马尚龙说:“上海的石库门越拆越少,罗希贤的石库门越画越多。”罗希贤是这组弄堂壁画的策划者,在他看来,用画笔留下对石库门的记忆,这是保护石库门最好的方法之一,也成为了他的使命。


善庆坊属于三层砖木结构的新式里弄建筑,建于1936年,曾居住过著名书法家钱君匋。罗希贤选在这样一条有代表性的弄堂里,展示特别有弄堂生活情调的画作,让壁画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由于罗希贤已年过七旬,这些壁画是由其女儿绘制上墙。在画家父女的笔下,再普通不过的生煎馒头,石库门都有着浓重的人情味和烟火气儿。


与平常所见的传统绘画风格不同,罗希贤把石库门的故事,凭借几十年生活积累和感受,画出了一条朴实有趣的新风俗画派。


无论是居住在石库门里人们的喜怒哀乐或是生活起居,这些细节都在罗希贤的脑海里谱成了独特乐章,奏出了活形活现的海派交响乐。


来看过这些石库门风俗画面的人,发出的评论几乎是一样的:“我们小时候就是这样的”。有人读懂了罗希贤的画,这是对他作品最大的褒奖,也是对这座城市最好的回忆。


乘风凉

一把躺椅、几只竹凳,没有空调的年代大家就是在夏夜的凉风里享受自然的清凉。妈妈织着秋冬就能穿上身的毛衣,宝宝吃的棒冰,几乎能听到收音机里传出的“单田芳”。


斗蟋蟀

捉蟋蟀、养蟋蟀、斗蟋蟀……有人从小玩到老。哪条弄堂里,没有几家门口有那么一堆蟋蟀罐。


嘎三胡

东拼西凑的旧桌椅,一壶茶,三五邻居凑在一起闲聊,这是真实的嘎三胡,而不是舒悦的电视节目。图左妈妈手里的瓶子,是否勾起你关于“零拷”的记忆。


煤球炉、火钳、木盆、米缸、马桶、痰盂、煎中药的砂锅……这些日用品真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我们的孩子,大概已经认不全了。


看家护院的阿黄、能捉老鼠的咪咪,虽然都不是什么名贵品种,却给弄堂带来了生机与安全感。


想看看罗希贤的亲笔画作,可以移步到斜对面半舍咖啡馆,4月8日前,罗希贤石库门风俗画作品展“城市之初,居者之心”在那里免费展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观赏哦~


半舍咖啡,位于南昌路254弄4号,距离善庆坊虽然看着差着100多号,其实距离非常近,步行5分钟可达。


半舍所在的254弄也是一片新式里弄,从天井进入,咖啡馆开在原客堂间里。罗希贤的画就展示在墙上,看中了还可以购买。


作者介绍:

从小生于上海的罗希贤,是个不折不扣有着海派风情的多领域画家。由于从小就住在上海西康路北京西路口一条叫“恩庆坊”的石库门小弄堂里,那时候的罗希贤经历了上海滩好一段动荡不安的日子,对石库门的印象也是挥之不去的。正如他所言,没有住过石库门的人,是难以想象那种拥挤和喧嚣,马桶与煤炉并列,菜篮与脚盆相混那种逼仄的空间感。


笔耕半个多世界,罗希贤共创作出版连环画一百七十余部,发表插图逾千幅。其中《李自成》获当年全国第二届连环画创作绘画二等奖。2010年,应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文化处之约,创作《兵马俑》,不仅成为首部由文化部作为支持单位在海外首发的连环画,更是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被选荣登神州十号,成为第一部遨游太空的中国连环画。


也许撇开一系列画家协会身份,罗希贤就是一位慈眉善目爱画画的老爷爷。


上海生活情怀百态壁画:南昌路83弄(善庆坊)内

免费参观,可以摄影。善庆坊仍是住宅区,参观时请尽量保持安静,不要打扰到居民。

《城市之初,居者之心》画展:南昌路254弄4号半舍咖啡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