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三大主题: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使用和读数;电表的读数;电阻的测量。 一.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和读数
二.电表度数:没有之一的“大坑”,教材改版也没有填平的迹象。 分度尾数为1的无争议,十分法估读;分度尾数为5的,争议不大,都倾向于五分法;分度尾数为2的争议就没停过,二分法、十分法,众说纷纭,各个都理直气壮。江苏高考版一以贯之的用二分法,国标版标答里二分、十分都有过,没从统计学角度找出过明显的规律。对2分度,由于其2,本人特创“骑墙法”。法A,看题目要求,保留几位有效数字或几位小数,按照要求来;法B,看题中的示范,总不能前后互相打脸吧。法C,法A、B都无效的情况下,建议用十分法,没有充分的理由,本人至今眼睛不近似,能像1分度一样把2分度的肉眼区分为十份,5分度的太短了,肉眼无法区分为十份,很建议出台一个标准,2分度用2分法,一是学生多数近似,二是好读好记。 三.测电阻:本节内容为测电阻率,有点像“组装车间”,长度、直径、电阻都分工测好了,拿过来一算就完事。 上一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参中已有学习分压、限流、内外接法的要求,感觉目标很超前,没有学习串并联电路及电表改装,达成那个目标很难。本节写于《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之后,就是基于相对容易达成目标来考虑的。 “测电阻”,高中电路知识经典的二测之一。教材轻描淡写,电路版道德经,实际内容深似海,跳下去就有点上不了岸。试着一说。 “伏安法”测电阻。两要素:内外接法与分压、限流接法。 1.内外接法(电流表的位置):是针对被测电阻的测量电路的。 被测电阻的位置要接近“理想”表。电流表、被测电阻、电压表,三大阻值互相PK,电流表相对能看作理想表就内接,电压表相对能看作理想表就外接。实际中当然哪个电表也不理想,所以退而求其次,通过比较来寻找相对理想的。 比值比较,哪边小哪边的表就是相对的理想表。别问为什么,哪个表要真理想了,比值也小。 2.分压限流接法:是针对被测电阻的供电电路的。 分压法:以小博大,典型的太极玩法,四两拨千斤。想让学生理解其奥妙,把分压电阻两部分分开画,从串并联的角度去分析、解释。感觉教学就是这样,把书本上的揉碎了让学生再消化,相对不易积食,积的多了就形成结石了。老师学会“分、析”,学生可能就好消化了。 限流法:以暴制暴,强势限制。要以暴制暴,必然是“以大欺小”的限流效果要好。一样从串并联角度去理解。 电阻的测量是个大块头,核心还是要扎实掌握伏安法,其他法都可以看作是伏安法的变异。学习孙悟空,抓住了核心,变异的都是白骨精,变一个打一个,招招不落空。 |
|
来自: 新用户65120Joi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