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计算题如何规范书写?

 新用户65120Joi 2022-06-20 发布于山西


先说如何规范书写,再解释为什么这样写。

一.最最最最重要的:把字迹写清楚写不清楚的严重后果:一律当错处理。

你的答题卡是让阅卷老师看了,不是让他猜,万一猜错了你不就亏了。再说,阅卷老师根本没时间去猜,识别不了,直接算错。书写普遍不好,这是打字时代的通病,但起码要写得让除你之外的识字人看清楚写的内容,字迹都像书法家写的一样这不现实,但让他人看清楚是完全可以实现得。实验题有的空填得“大小”不分,“左右”难认,像是要糊弄阅卷老师,最后只能把自己糊弄了。卷面应该当作考生的“颜值”对待,不能邋里邋遢随意出门。饭要做熟,字要写清,衣要穿暖,我对自己做饭、写字、穿衣的最低要求。

二.多体、多过程问题一定要指明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

指代不明容易张冠李戴,给了一千个误判的理由。即使两个研究对象,也得区分,你若不是独生子,兄弟姐妹都在家时,你妈妈要叫哪一个,小名也得说一个吧,总不能说:孩儿,过来。哪个孩儿过去呢?给福利还是给任务?这不制造家庭内部矛盾吗?

三.图文并茂

力学题画受力分析图;电路题画电路图;几何光学题画光路图。这“三画”只要答题卡上有题干中的原始图,一定要画图。用规、矩、铅笔认真画,画清楚,高考要求作图题还用中性笔涂黑了,实际上铅笔画重一点完全可以扫上去,不必担心。一是要画清楚,二是把符号规范的标上,比如受力图中力的名称符号、电路图中原件符号、光路图中光线行进方向的符号。为下一步的书写方程

做铺垫,做到“写之有符”。

四.列结合题意具体化、情境化的原始方程

物理计算题的书写,多为物理规律,表现形式就是符号化的数学方程。列方程注意两点:1是结合题意来具体化、情境化;2是原始方程。

何为结合题意?

比如上边图示的题,受力分析后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直接写成:F-Ff=ma

有的同学话多,写成了: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得:F-Ff=ma

卷子上两个表达式:F=ma;F-Ff=ma。哪个是本宗?这不明明白白制造不得分机会吗?

F=ma这是式子是普遍的,式中F指代物体所受的合力。

F-Ff=ma这个式子就是将上式具体化、情境化的式子,F-Ff是这个题中物体所受合力。

考试不用写“牛顿第二定律”这种正确的废话文字,阅卷老师只盯有效式子和关键文字。这几个字太普遍了,不关键,不值得一写,既浪费时间和笔芯,又占用地方。直接写F-Ff=ma就成。

何为原始方程?

教材中所学概念、规律的原形。不移项、不变形、不运算。

比如上图所列的表达式:F-Ff=ma

不要移项写成:F=ma+Ff

不变形写成:

不因为F、Ff、m、a数据简单,所以直接把结果算出来后写入方程。

.物理量的符号使用

1.有“题然”的符号就不用人设的。题干中已有表示物理量的符号,你再另起炉灶,等同于给物理量起绰号,这是正规的考试,你见过哪个正式场合会叫人小名或绰号的。有多余的脑细胞用在提高准确率上吧。

2.设物理量设成约定俗称的,用教材中指定的,不用自创的。题目中有的给出的是纯数据,比如高考24题经常这样命题,列方程需要设物理量的符号,但不要乱设。比如质量设成m的识别度比设成x的要高。教材中的概念、规律都有专用符号,不要耍自己的小性子,搞点自认为的小特色,尤其不要数学化,一堆物理量全弄成了x、y、z,让阅卷老师以为扫成了数学卷。换一些另类的符号,阅卷老师二次翻译翻错的概率极大。

六.摆谱。物体谱、过程谱、方程谱,多体、多过程的下标符号使用。

多体、多过程问题,既要在列式前指明研究对象及过程,列方程时的物理量符号也要规范的加以区分。题干中已有的用原始符号,题干中没有的,设的时候规范区分,在同样的物理量上加下标来区分,书写中注意下标的大小。如何加下标呢?按物体序、过程序加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比如用VA1vA2vB1vB2分别表示A、B物体1、2过程的末速度。自己列式时清楚,阅卷老师也能一下子心领神会。若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区分物体、过程,阿拉伯数字一直往下排,列两方程自己就心乱了。这和家谱一个道理,大家族一看家谱,辈分门清。方程式要写成唐诗样,一式一行,体现出逻辑关系。

七.方程不列连等式

物理规律高中阶段没有连等式,这是不列连等式最基本的依据。还有一个逻辑,若连等式中有一处错误,便是一错皆错,株连九族。所以列方程时独立列式,类似地下组织单线联系,万一出错,将损失降到最低。这里强调一下:教材中的例题,大部分都是连等式,不要受这个影响,以为考试也能那样写。1是因为教材中的连等不会等错;2是教材中通过例题让你理解规律,目的不是教你如何书写。教辅资料中也有连等的,自己要坚定信念,为了得分最大化,坚决不写连等式。是你参加高考,不是编写教材和教辅资料的人参加高考。临摹《勤礼碑》才能学好颜体,学我的张体练颜体,只能把你带到沟里。

八.两不上卷面

带入数据过程,计算数据过程不上卷面。都是些苦力劳动,有苦劳没功劳,高中考试看你计算加减乘除的能力?没这么一个逻辑吧?再说还占用卷面,所以这两大终点工程不上卷面,只要最终计算的结果。

九.文字叙述写啥

指明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中间文字踩分点印象中只有“牛顿第三定律”,其他什么这定理,那定律统统没必要写。

概括一下卷面上写的内容

1.研究对象与物理过程;2.结合题意的,具体化、情境化的原始方程;3.有踩分点的文字叙述;4.最终结果。

三不写

不写连等式、不写带入数据的过程、不写正确的但不是踩分点的废话。

感觉物理的卷面书写如何?和写小说差不多吧?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结果。实际也就是如此,运用所学过的物理概念、规律把考题中的文字、图象“翻译”为一个个可以让阅卷老师轻松看懂的方程,建立起已知和未知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