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说今天的教学 所谓的难题,多是应用基本概念去解决的问题。可能就是解决的过程中步骤相对繁琐。畏难多是畏繁(烦),能耐心地持续地在一件事情上专注投入是做成事情的一种必备的高贵品质。 今天上课讲的题: 1.导轨宽度为L,计时零时刻闭合回路面积为S0,导体棒以初速度v0,加速度a向右做匀加速运动,与此同时,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B=B0+kt,k>0,求导体棒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这个自编题就是想看看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情况,动生、感生都有的情况下,如何计算电动势呢?而且是计算瞬时值。 电路网络中,两点间的等效电动势数值上等于两点间断路时的电压;短路电流等于其等效电动势除以等效电阻。何处此言呢,电池也是一个产品,被严重包装的产品,天知道里边的组成,干脆不去分析其组成,就根据基本概念入手就行。 丁类似 3.如图所示,两光滑导轨相距为L,倾斜放置,与水平地面夹角为θ,上端接一电容为C的电容器.导轨上有一质量为m长为L的导体棒平行地面放置,导体棒离地面的高度为h,磁感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与两导轨所决定的平面垂直,开始时电容器不带电.将导体棒由静止释放,整个电路电阻不计,则( ) 这是昨天在高三守自习时,高三僧问的题。想当年这可是2013年高考分值19分的高考25题,考哭多数考生的当年题霸。没想到沦落到选择题的地步了,英雄亦有落难时。 这是当年英雄的英姿。(图片截自网络) 单杆、电容器、电磁感应、力学的组合题。难点就是电流的定义 如果对欧姆定律: 基本概念为什么如此重要呢?那是源,无源何以有流?自己没上过工科大学,但我觉得可以打这样一个比方,盖上百层的摩天大楼和平房,眼睛能看见的地方我认为差别不是太大,关键区别应该在地下看不见的地方。地基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解题也如此,看见题目中隐藏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了,其余的就是数学上简单和复杂的区别,否则就是会与不会的区别。高手关键是眼高,高到能透视,能看见低手(俗人)看不见的地方。站得高所以看得深沉,站在山谷里只能做个俗人。 二.说标题的事 话题的历史比较悠久,从教已18年,真正开阔视野是在微信有了威信之后,这是外因;内因则是当年考上北理工研究生,现在也在帝都从事中学教育工作的大学同学马老师。(研究生,伤心事,自己不堪回首的英语) 马老师身在帝都,平台之高不用多说,周围的精英有多少我不清楚,只从使我受益的角度来说,马老师拉我进了两个群,群里的好多同行都是各类教学专著、杂志作者一栏看到的名字的本尊。今年写公众号记录自己的教学过程也受此影响,虽然发表不了,但对自己也是一种交待,否则觉得没任何资格跟这些高人待在一个群。 自我感觉自己的理解力虽然谈不上好,但也不能说差,但教学生涯时至今日,顶到天上去也只能勉强算个教书匠,而群里的同行多为“建筑师”。教书匠的眼里,只能看见一砖一瓦,建筑师的眼里看得是园林和楼阁。一砖一瓦被分化的可能性极大,园林、楼阁呢?能被当作文物保存下来,供人欣赏、研究。来世一遭,除了留下点组成肉身的元素之外,是不是留下点能给人启发的精神财富更好呢? 今天读了群里分享的物理前辈郑青岳老师的一本书——《物理解题理论》。300多页的电子版看了不到点三分之一,就真正意识到了自己俗到何种地步了,以前觉得俗,但没意识到如此俗!郑老师讲物理解题理论,统领理论的是《马哲》、《科学方法论》,站得高度之高,高到自己从未想到过这么高,我整天小打小闹,忙得不亦乐乎;人家追求的是星辰大海,不断开疆扩土。 在底洼处呆久了,可能就逐渐丧失了攀登险峰的魄力和勇气,还能满足于现状而不思进取,让时代车轮无情碾压。 青春不是用来挥霍的,现行体制下(没有丝毫贬义),大学可是说人生的一个事业分水岭,到高人多的高校去,将来能成就一番事业的概率极大!若由于自己的不自知、不自律、懒惰导致到了一个俗人多的高校,或许将来的辛苦只能勉强做点事情,做点为稻粱谋的事情。 公历的新年到了,用全新的思想武装一下自己的头脑,人最大的差别就是大脑,强健体魄,充实大脑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上好人生的这门必修课才真正能活成人的样子。 |
|
来自: 新用户65120Joi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