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好诗 | 小难题

 置身于宁静 2022-06-20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小难题

 孙启放

图片

清末画家画雪地上的白兔
可简笔:
墨勾眼睛、兔唇;
耳朵尚未折叠,加些许
夫人胭脂盒里淡淡的粉红——

这还不够,必须要有的难题:
如何解决那一行脚印?
据说来自南书房;却拐弯去了
颐和园。墨和纸
维新不得守旧不得;
小白兔的路走了百日,步态
既决绝又蹒跚
工整不得,也潦草不得。



图片

这首诗借一位画家下笔的小难题,揭示如何看待一段历史的小难题。
众所周知,清朝末年出现了一场失败的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变法触及到了守旧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皇帝,捕杀了谭嗣同等维新派人士。
对历史题材的抒写,向来不易;对历史的反思,尤有难度。这种作品的选材和切入角度至关重要。这首诗借清末画家“画雪地上的白兔”的犹豫,抒写戊戌变法这段历史所带来的启示,选材新颖,构思巧妙。那位清末画家画一只兔子,简单几笔即可,“墨勾眼睛、兔唇;/耳朵尚未折叠,加些许/夫人胭脂盒里淡淡的粉红——”难题在于,它诞生之后怎么行走?诗人追问的其实就是戊戌变法接下来的命运何去何从。诗人说“如何解决那一行脚印?”因为它“据说来自南书房;却拐弯去了/颐和园”,这里表达的意思是,这场变法从光绪皇帝开始,却拐弯到慈禧太后结束,发动者的命运最终掌握在别人手里。画家下笔的凝重和犹豫表现了变法过程之艰难,始终处于“维新不得守旧不得”的矛盾纠葛中,在如此艰难的历史环境下,“小白兔的路走了百日,步态/既决绝又蹒跚/工整不得,也潦草不得”,恰好是这段历史简约而形象的诗意书写。
读到此处,不得不为诗人的切入角度和方式点赞。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诗人却举重若轻,简短轻盈的几笔,就有了深邃的矛盾感、疼痛感和无奈感。诗歌至此,戛然而止,诗人将读者带到历史的入口,眼前只有望不到头的幽暗深邃,留下无限的想象和思索空间。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另一个问题:写诗除了需要天赋和艺术修养,还需要深厚的文化积累。读诗也是如此。

特邀点评:蒋登科

  诗人简介
孙启放,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著有诗集《英雄,名士与美人》《皮相之惑》《伪古典》,随笔集《世界上的那点事》。现居合肥。
 专家简介

蒋登科,诗歌评论家,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兼任重庆市作家协会评论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代诗学研究,兼事诗歌翻译及散文、散文诗创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