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都有用,但管理最终是殊途同归,善用、借用,灵活用。 主管向上汇报了这件事: 上级问:同事平时的表现怎么样? 主管答:平时表现不错,态度还可以。 上级问:你班表变动是针对所有人,还是一小部分? 主管答:一小部分。 上级问:你休息期间能保证第一时间看我发的信息吗? 主管答:不能,但是我后面会去看的,也会回复的。 上级问:你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撇开家庭和生活在休息时间守着微信群?; 主管答:不能。 上级问:你在微信里发的信息能置顶不被刷屏吗? 主管答:不能,微信不能置顶,但我群发了。 上级问:你能保证群发信息不被刷屏每个人都一定看得到吗? 主管答:不能。 上级问:那你觉得这件事100%是员工的问题吗? 主管答:不是。 上级问:这件事核心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主管答:班表能准确被执行。 上级问:要做到班表准确被执行,要怎么落实? 主管答:班表变动了,我应该和同事沟通,并明确得到对方的回复,并提醒不要上错班。 上级问:嗯嗯,非常好。 上级问:上错班的这个事情今天是这个同事发生,明天要是另外一个同事发生怎么办? 主管答:我把这个规则加入到考勤制度里,并且向所有同事进行宣导培训。 上级说:规则制定了,但上错班这个事情无法做到100%避免,因此要再加上处罚规则,从新人入职培训开始就要抓起,提高班表遵守率,这样你的管理方案才能落地。 主管问:这个事情主要是我没有和员工沟通清楚,我已经说了要开处罚单了,怎么办? 上级说:今天业务上有没有受到影响?你觉得是应该给她开还是不应该给她开? 主管说:我觉得这个事情主要责任在我这里,我如果和同事都确认清楚今天能准确执行业务就不会受到影响;这单该开给我自己。 上级说:作为管理者能担责有担当很好,不仅对业务指标负责,也要能站在员工角度去换位思考;我相信你,可以的,和同事沟通去吧,加油! 作为管理者有时容易陷入“事里”“情绪里”导致不能跳出来看事件的全貌,也就无法理性和客观看待,得出专业的处理方式和结论。 主管问:这个点具体细节部分是怎么样的? 同事答:抱歉,没有细问。 主管说:下次可以收集下这方面的信息哈,谢谢!(案件已移交) 同事说:应该的,是我没做好。 同事说:加油! 不用事事都做辅导,认真研读员工这本书,找到合适有效方式。 ▼ 入驻作者 骆珍珍 |
|
来自: 二八0y2nkds3vi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