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掀起《内经》的面纱(系列六)图说“天干”十位数的由来(原创)

 新用户13286206 2022-06-20 发布于重庆
文章图片1

阴阳理论是《黄帝内经》立论的核心,这个核心的立论是“天干”与“地支”的演变而产生的因素。学习《黄帝内经》应该明白“天干”、“地支”的关系和意义。

天干”为什么是十位数?对此众说不一,但绝不仅仅是为了“十进制”

因为《黄帝内经》的旨意重点是“医”,不是讲述天文知识,对于“天干地支”的起源没有详细阐述,所以学习《内经》时对其中的内容感觉不解其义。

在上一篇文章里探讨了“地支”是木星绕太阳公转时的周期是十二年,也就是每个地球年移动的角度是30度,也用于地球公转周期次数的标记参照物。

“地支”的十二位数排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在阴阳学说中还有一个内容是“天干”,与“地支”相比对,所以“天干”与“地支”的关联很重要,从中推演了太阳系的星系运转与人类的生理关系,黄帝内经的阴阳理论就是从这个演变延伸出来的。

天干”是十位数,排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个“十”是一个很重要的因数。

为什么“天干”是“十”位数?没有看到确切的依据。

从古代传说故事里有十个太阳,后羿射日之说,但在历史上没有天上曾经有十个太阳的记载。

可以想象古代人可能是受到过太阳的伤害,对太阳的变化很重视。“天干”应该是与太阳有关系的。

这在现代天文学的历史上也有相关的资料就是太阳黑子的出现约是十年一次。在古代人们不可能用肉眼观察炽烈的强光发现黑子。但是可以从黑子对地球的气候影响来总结出规律。

但是太阳黑子出现应该是与某些因素有关,土星每年移动12度,木星每年30度,10年土星移动120度,木星移动300度,相差180度,形成一个直线。

再经过10年,土金与木星会重合在一个角度。这个现象将会对地球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个“十”年的规律,经过六次,完成了60年的一个纪元周期。

文章图片2

并且把这个周期称之为“天干”,这应该是制定“天干”是“十”年的起源。以后又细化出“月干支”、“天干支”、“日干支”、“时干支”。

请注意:“五行”、“天干”、“地支”的性质。

“五行”(不是“五运”)的“五”,是地球在一年周期内,受太阳之“气”而产生的五个阶段。

“天干”的“十”,是太阳能量变化发生的规律周期十年。

“地支”的“十二”,是木星绕日周期的时间是十二年。

而且这三组数据是阴阳理论的推演基础,把“天干”十位数与“地支”十二位数依次相对顺延推演,会产生10与12的2位差数,但两组数字都是循环使用就发生了错位。如果是12循环5次,10循环6次后两组数字的首位数就会重合。

文章图片3

这就是“阴错”(过)“阳差”(未到)。

12X5=60,10X6=60这个周期需要60年。这是一个较大的天文周期称之为“纪元”。(最大的周期是360年)。

古代人就是以地球为观测点,木星方位为标尺,通过天干与地支的阴错阳差来推演所在年度的气候环境变化以及对人类的影响

《黄帝内经》“阴阳理论”中的“五运、“六气”、“司天在泉”等,都是通过这个框架推演阐述的。

下一篇文章再对“五运”,“天干”、“地支”,与“运气”推演的状况简单的探讨一下。

有兴趣您就继续关注我的文章。

欢迎朋友们评论斧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