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李鸿章上奏:“国土那么大,新疆就不要了吧!”慈禧点头道:“既然没钱,那就不要了。”左宗棠大怒:“166万平方公里就这样拱手送人?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收回新疆。”
1865年,经历过鸦片战争的清朝开始爆发农民起义,西方列强趁机入侵西北边境。中亚浩罕汗国在英军的支持下占领新疆,企图将新疆变成殖民地。
当新疆沦陷的消息传回北平时,在朝堂上引起了很大争议。
然而,此时的清廷已无暇顾及新疆。因为除了内忧外,清廷还面临着沙俄入侵伊犁,日本入侵朝鲜半岛,紧逼台湾的问题。
因此,朝堂上出现了两种分歧。
一派以李鸿章等人为首,提出专治海防,提出“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意思是放弃驻守在陕甘地区的兵力,将银两用在防御东海上面。
他认为清廷的主要危险是来自东面的海上。截至1875年之前,清廷来自海上的威胁主要是日本,法国,英国,沙俄。
第二派则是以左宗棠等人为首的“激进派”,他们认为海防塞防同样重要,不放弃任何一寸土地。提出不收复新疆,陕甘清军便会被牵制,白白损耗兵饷,如果放任不管,“则我退寸而寇进尺”。
而此时西面边境主要面临英国和沙俄的入侵,左宗棠认为新疆已经丢了,如果不夺回来,让人认为我们好欺负,那么他们下一步的目标便是西藏。
综合来看,两方都有足够强硬的观点,只因清朝太弱了。
此事直到1875年,光绪帝继位,才落下帷幕。
光绪帝他采纳了左宗棠等人的建议,出兵收复新疆,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然而,光绪帝虽然同意了,可是最终大权还是掌握在慈禧的手中。
李鸿章对慈禧说:“新疆已被侵占十余年,百姓早有异心,而且新疆土地贫瘠,并无多少税收,收复新疆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左宗棠大怒:“你的意思是不要新疆了么?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这样拱手送人了么?你对得起祖宗吗?”
李鸿章看着左宗棠指着鼻子骂他,当着慈禧的面直接怼了回去:“你拿什么收复?朝廷有那么多钱让你挥霍吗?还不如放弃新疆,守住陕甘咽喉即可,剩下的银两用来建设海防。”
慈禧虽然比较看重李鸿章,但是也不能无视左宗棠,于是问左宗棠收复新疆需要多少银两,多少人员。
左宗棠答道:“最少3000万两,十万人马。”
慈禧思索了一会:“朝廷也没钱了,最多给你500万两。我看还是不要了吧!”
左宗棠看到慈禧也是不情愿收复新疆,于是转身衣袖一挥,大声说道:“既然您同意了,老夫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收复新疆。”
虽说慈禧同意了左宗棠收复新疆,可是一不给钱,二不给人。
在慈禧看来,新疆确实可有可无,故意不给左宗棠任何帮助,想让左宗棠知难而退。
然而就在这个紧要关头,一个人的出现,让左宗棠看到了出兵新疆的希望。
此人就是左宗棠的好朋友胡雪岩,他还有一个称号便是“晚清首富”。
他原本只是一方富商,在1861年结识左宗棠,为左宗棠的清军提供物资上的支持,左宗棠为此也将清军的粮饷交由胡雪岩管理。
两人相互扶持,胡雪岩很快便成了浙江一带的首富,生意遍布大江南北,资金2000余万两,田地万亩,甚至涉及海外。
左宗棠将自己想要出兵收复新疆的事告诉了胡雪岩,得到了胡雪岩的全力支持。
自古以来借钱都是个敏感问题,胡雪岩对左宗棠说:“谈得成功,我是代表清廷;谈不成功,我只代表我自己。”
就这样,胡雪岩以自己的生意以及人脉作为担 保,向上海外滩的汇沣银行借款1595万两白银,解决了西征的经费问题。
这被左宗棠称赞为:“雪岩之功,实一时无两。”
后来还为胡雪岩请功,让胡雪岩官帽上可带二品红色顶戴,让其就此成为著名的“红顶商人”。
经费的问题解决了,剩下的便是兵马问题,此时左宗棠手上杂七杂八的人马加起来也就七八万人,真正能上战场作战的只有2万人。
就是这区区两万人,横跨1700里的沙漠,从自肃州出发抵达哈密。
当地人听说左宗棠带人来了,纷纷出来响应,提供粮草,仅一年多时间,左宗棠就指挥西征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
后来左宗棠听闻沙俄想把伊犁占为己有,立马下令攻打伊犁,沙俄无奈放弃伊犁率军西区。
左宗棠一生都在为领土完整而奋斗,在求和派盛行的晚清,左宗棠的出现,点燃了中华民族最后的希望。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汉 人,一步步做到位极人臣,成为晚清扛鼎人物。并且不畏强权,敢于正面对抗慈禧、李鸿章等朝廷要员,因此他得罪了很多人,但他从不后悔。
收复新疆之前他曾给家里写一封家书:“西事艰阻万分,人人都望而却步,我独一力承担,亦是欲受尽苦楚,留些福泽与儿孙,留点榜样给世人耳!”
这封信中可以看出左公当时是多么的无助,这是清廷第一次主动对列强进攻,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但他为了后世子孙,愿意自己去承担,去为世人做个榜样,唤醒沉睡中的中华民族。
左公乃民族英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