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抬棺出征的左宗棠,其故居和李鸿章相比为何过于冷清?

 河洛摄闻记 2019-12-25

位于湖南湘阴县樟树镇巡山村柳家冲,有一个故居,名叫柳庄,他之前的主人就是晚清名臣左宗棠。

提起左宗棠,很多人都会想起他以70岁高龄抬棺出征收复新疆的悲壮,自古以来,抬棺出征被视为抱着必死之死出征,往往有来无回。这些真正出色的名将,往往以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为荣耀,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雄心壮志,也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气概,更有“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誓死决心。历史上比较出名的就是《三国演义》中庞德抬棺出战关羽,而纵观历史,最为有魄力最为悲壮也是战功最大的当属抬棺出征新疆的左宗棠,可以说正是左宗棠,在晚清极为复杂的态势下,特别是面对沙俄和英国的错综复杂的局面,使得新疆得以保全,整个西北安然无恙。

左宗棠在没有出仕之前,用四处讲学赚的钱购买土地建造的柳庄,当时左宗棠自号“湘上农人”,躬耕垅亩达有8年之久。加上出仕以后,回湘探亲,祭祖,先后在此居住18年。蛰居时的左宗棠,于“萧闲沉寂之时”,除了躬耕,义赈,兴办义学外,特别注重读书、著书,留下《朴存阁农书》等传世。在柳庄的潜居研习,是左宗棠以后发展的基础,也是他安身立命的地方。

1849年冬,林则徐因病卸云贵总督职回福建原籍途中经过长沙,遣人至柳庄约请左宗棠相晤。左宗棠赶至长沙,在湘江边上见到了他所崇拜的林则徐。一个是德高望重天下闻名的林则徐,一个只是普通人的左宗棠,据说见到心中的超级崇拜的林则徐,左宗棠一时过于激动,差点跌入水中,这次会见,称得上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见。一位是清代官员的佼佼者,杰出的民族英雄;一位是未来中国历史舞台的风云人物。双方这次交谈的内容非常广泛,家事、国事、人物、政务无所不及,其中最重要的谈话是关于西北,当时的沙俄已经磨刀霍霍,对于西北特别是新疆露出了野心。临别时,林则徐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全部交给左宗棠,并举手拍着左宗棠的肩膀说:“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他还说,将来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以吾数年心血,献给足下,或许将来治疆用得着。应该说林则徐的知人之明果然厉害,后来西北特别是新疆的局势完全不出林则徐的所料,而左宗棠不出意外的成为平定新疆的人选。

公元1865年,在沙俄的支持下,阿古柏,占据新疆,自立国号为哲德沙尔汗国,以自立为名行分裂之实,同时沙俄在1871年直接占领伊犁,为阿古柏撑腰。不止是沙俄,就连英国也来支持力挺,就在不久前,英国和沙俄签订协议,将自汉朝以来就属于中国的帕米尔高原(古代称葱岭,也就是不周山)划分,只留了很少的一部分给中国。而当时的清朝,同样面对1874年武装进犯台湾的日本。当时的清廷同时面对来自西北和东南的压力,可以说压力巨大,腹背受敌,由此清廷产生了“海防”和“塞防”的争论,也就是面对这样的局面,应该如何处理,确保一方。

当时主张优先海防的李鸿章和其一派,认为必须把优势资源投给海防,也就是给北洋和南洋建设水师,确保大清东南海域安定。至于新疆,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也就是放弃塞防。李鸿章的理由如下:新疆各城,乾隆年间始归版图,无论开辟之难,即无事时,岁需兵费三百余万,徒收数千里之旷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危,己为不值。当时清廷不少官员支持李鸿章的看法,认为可以丢弃新疆力保东南。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表示:“新疆不复,于肢体元气无伤,海疆不复则心腹大患愈棘”。认为新疆对于大清来说并不算的重要,和新疆比起来,加强海防才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放弃新疆于大体无异,而将财响用于海防事务才能够很好的保障东南富庶之地。

面对李鸿章和海防派的论点,当时的陕甘总督左宗棠直接反对,不以为意,在《筹议海防》中认为“维时事之宜筹,谟谋之宜定者,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决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主张在海防的同时不可忽视西北之危局,将收复新疆同海防建设并重,不可厚此薄彼,拆了西墙补东墙。并且,左宗棠上《复陈海防塞防及关外剿抚粮运情形折》中认为“是停兵节晌于海防未必有益,于边塞则大有所妨”,左宗棠认为新疆绝不可失,否则蒙古、西藏有分崩离析的危险。当时支持左宗棠的最重要人物就是军机大臣文祥,说道:“前此所以力争者,我朝疆域与明代不同。明代边外皆敌国,故可画关而守。今则内外蒙古皆臣仆,倘西寇数年不剿,养成强大,无论坏关而入陕甘,内陆皆震,即窜入北路,蒙古诸部落即将叩关内徙,则京师之肩背坏。彼时海防益急,两面受敌,何以御之?”这段话的大致意思就是说,如果任由占据新疆的阿古柏势力做大,不仅会失去新疆,连蒙古也会岌岌可危,而蒙古又是北京的屏障,万一将来危机蔓延至蒙古,北京又有何屏障可守呢?可以说保新疆就是保中国。

当时清廷的主政者慈禧太后在权衡利弊之后,力排众议,做出了决定出兵收复新疆的决策。公元1875年6月,慈禧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同时以沈葆桢、李鸿章分别督办南、北洋防务。左宗棠争取到了用兵新疆的权力,终于在公元1876年,率六万征西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赴新疆。西出玉门关之时,左宗棠带上自己的棺木慷慨悲歌出关西行,以示与沙俄等侵略者决一死战。

左宗棠携棺西征、决一死战的顽强斗志极大地鼓舞了六万西征将士。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全境,立下了不世之功。不久之后,凭借左宗棠在新疆的重兵部署,陈兵伊犁城下,摆出随时进攻的姿态,清廷派出曾纪泽,通过外交谈判,最终归还伊犁,至此,新疆全境平定。

抬棺出征新疆的左宗棠,长期与李鸿章不和。从当时的故居就可以看出,左宗棠在北京做军机大臣住在西堂子胡同里的一个院落。这是一个四合院,共有三进。北边正房是起居室,南边正房是左宗棠的书房石鼓阁。中间有一个小小的花园。当年,左宗棠在书房里读书写字,在花园里闲庭散步,享受戎马倥偬20年来难得的闲暇时光。

这栋院落不是左宗棠的产权,左宗棠也只是匆匆过客。在左宗棠之前,曾经是乾隆朝重臣德保的宅子;后来,这里还居住过著名国画家溥雪斋。民国时期,这栋院落被出售时,仅值几匹白布。而李鸿章的故居则占据半条街。

光绪十一年(1885年)7月27日清晨,74岁的左宗棠停止了最后的呼吸。他是在福州北门黄华馆钦差行辕任上去世的。他一死,意味着大清王朝最后的顶梁柱倒下了,接到丧折后,慈禧太后立即下令追赠左宗棠为太傅,恩谥“文襄”,赏治丧银三千两,入祀京师的昭忠祠、贤良祠,并建专祠于湖南及他所立功的诸省。李鸿章闻讯送上挽联:“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争,唯先生知我;焜耀九重诏,文以治内,武以治外,为天下惜公。”

不到十年后,在甲午海战中,海防派的领袖北洋大臣李鸿章一手打造的北洋水师一败涂地,全军覆没。而李鸿章则因为先后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晚节不保,回首当初的海防塞防之争,幸亏是左宗棠赢了,否则不但新疆不保,恐怕连海防也防不住,整个东南也会丧失殆尽,最终分崩离析。

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病逝于北京。与左宗棠寥落寂寞相比,李鸿章死后极尽荣哀。朝廷赏赐白银五千两治丧,并在其原籍合肥和立功的省份建祠10处。俗语:“宰相合肥天下瘦。”李鸿章聚敛财产的本事很高,他死时家族已经广置家产,成为合肥首屈一指的富豪大户。李鸿章家族历时多年修建的李家大院,占据了淮河路中段的半条街,被称为“李府半条街”。所以,李鸿章就有了一个庞大的故居。

李鸿章故居总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其中李府占地2000平方米,是江淮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晚清名人故居。

1999年9月,李鸿章故居按照有关专家的设计方案进行修复、补齐、复原后,正式对外开放,接待中外游客。20年来,李鸿章故居每天都会迎接众多中外游客,堪称游人如织。与左宗棠故居的清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样是晚清重臣,中流砥柱,生前绝不符合,死后也不同,对于左宗棠来说,或许,冷清也是一种寂寞,就如同当初力主塞防和抬棺出征一样,铁骨铮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