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天我们将迎来“夏至”节气。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日子。 古人认为,夏至日万物繁茂到极点,阳气也达到极致,此后阴气渐盛,阳气减弱。这个时候要注意按照节气的特点养护阳气,若是“补得不对”、“养得不当”,甚至可能造成心梗、脑梗等十分严重的问题! 那夏至过后,到底该如何养阳呢? ![]() 案例 邓阿姨手脚发凉、虚弱怕冷,想着给自己多补点阳气,就炖了一锅当归生姜羊肉汤,其中还加入了益气升阳的黄芪、补肾助阳的仙茅。结果吃了后却出现了“热”的情况——牙疼、嗓子疼,有时候还发烧。 当归生姜羊肉汤是出自《伤寒论》的名方,有不错的补气温阳功效。然而,春夏虽然需要养阳,但阳气并非越多越好。像邓阿姨这样,还自己多加了两味温热性质的中药,很容易就出现“补过了”的情况。 ![]() 夏季养阳,比起大补,更推荐大家试试下面这款茶方。它是由北京中医医院的主任医师王麟鹏自己配制的,既有助于养护阳气,又有清心祛暑之效,除了脾胃虚弱的人群之外,绝大多数人都适合喝。 清心祛暑饮 配方:鲜荷叶6-10g,金银花6-8g,莲子心5g,甘草5g。[1] ![]() 夏至时节,阳气外跃,主要固护在体表,胃肠道的功能相对会弱一些。这时候如果饮食无度,一味贪凉,就容易损伤脾阳,引起腹痛、腹泻等肠胃不适。 若想避免阳气受损,除了要控制冰淇淋、冰可乐等冷饮的食用频次之外,还要少吃海鲜等性质寒凉的食物,瓜果最好饭后再吃。 ![]() 另外,大家还可以时常来点荷叶粥,消暑同时还能养胃。 荷叶粥 做法:若用新鲜荷叶,可与大米一起煮粥,出锅前加入适量红枣、冰糖即可;若用的是干荷叶,那可以先煮水,再用荷叶水煮粥,最后加入适量红枣、冰糖一起熬煮。[1] ![]() 注意:荷叶要选开花之前的,清心、祛暑、养胃的功效更好。 晒太阳也是补阳气的方式之一,但是夏季天气炎热、阳光猛烈,晒太阳时间很有讲究。若是在日照尤为强烈的时段出门晒太阳,不仅阳气易被“晒”伤,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发生脑梗、心梗等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晒背壮阳法 做法:盛夏时节建议下午四点后出去遛一小会儿弯即可。从补阳和养阳的角度来说,晒太阳最合适的位置是督脉,因为这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主一身的阳气,就算没有直接晒到太阳,只是较高的温度对养护阳气也是有帮助作用的。[1] ![]() ![]() 夏季在五行之中对应“心”,是养心的黄金时节,夏至后闷热加重,更不能忽略养心的重要性。 这个时候,推荐大家常喝下面这碗粥,可预防夏日暑湿伤心,安神助眠。加强对心脏的养护,调整好身体状态,才能健康地迎接三伏的到来。 做法: ① 龙眼10g、带心莲子10g用水提前浸泡1小时,百合30g、银耳10g泡发半小时,泡发好后将银耳撕成小朵备用; ② 锅内倒入500ml水,加入15g赤茯苓,小火煎煮20分钟后滤出茯苓汁; ③ 将茯苓汁与百合、银耳、龙眼、带心莲子以及200g小米一起煮制成粥即可。血糖正常的人群可以加适量冰糖调味。 ![]() 最后豆苗子还要提醒大家,进入盛夏,天气虽然炎热,但凉水澡还是少洗为好。因为在冷水的突然刺激下,原本张开的毛孔会立刻关闭、血管骤然收缩,人体内的热气难以继续散发,堆积在体内不仅让人感觉不到凉快,还可能诱发胃肠炎、关节炎等疾病。 更建议大家用38℃~42℃、略高于体温的温水洗浴,一方面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内热排出,另一方面还能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体内阳气补得越多越好,这句话正确吗? 参考资料: [1]BRTV养生堂. 2018年6月14日节目“盛夏伤阳三宗罪”.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