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直肌分离 在怀孕期间和分娩过程中,随着腹部或子宫的增大,会将腹肌拉长,使两条腹直肌从腹白线的位置分开,大多数女性腹部肌肉都会出现一个空隙。这个空隙通常会在产后4~8周后逐渐关闭。对于一小部分女性,在怀孕期间腹部肌肉可能会被过度拉伸。这种状况称作“腹直肌分离”。 ![]() ![]() 腹直肌分离的诱因 生理:女性在怀孕后,腹部原本平行连接的左右两束腹直肌逐渐分离,其交叉纤维不断的被拉长,以容纳不断增大的子宫。60%以上的孕妇身上都会出现这种腹直肌分离现象,此分离一般不会引起疼痛。 饮食:有的孕妇担心肥胖,不愿多吃,导致营养不良;有的孕妇则不控制饮食,尤其爱食高甜度、高热量的食品,导致营养不均衡,这些都会造成组织弹性下降。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皮肤、韧带、肌纤维的弹性下降,致高龄产妇腹直肌分裂的发病率更高,分离程度更严重,恢复起来更困难,恢复所需时间更长。 运动:现在很多妇女怀孕后,就在家休息,还会有多个“保姆”伺候,老公、父母、公婆,在这样的环境下,体力劳动缺乏,肌纤维得不到适当锻炼,弹性下降。 腹直肌分离会造成什么影响 松弛的腹部肌肉不能恢复到原有的形态和位置,多余的赘肉在腹部形成突起,影响美观; 腹直肌分离的程度越深,腹部肌肉越弱,对腰背部的承托力就会越小,很多女性产后容易出现腰背痛,甚至连起床都变得十分困难; 如果两侧肌肉的距离大于3指就属于比较严重的腹直肌分离,有可能会引起疝气(小肠从腹壁突出到体外),需及时就医。 ![]() 所有人都会腹直肌会分离吗?不是。 腹直肌分离比较偏爱四类孕产妇: 高龄孕产妇 巨大儿、羊水过多和多胎妊娠的孕产妇 缺乏锻炼、体重增长过快的孕产妇 多次妊娠的孕产妇 ![]() ![]() 腹直肌分离一般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症状,如腹部肥大、松软又无力,肚脐部分会凹陷出坑,骨盆会前倾,甚至腰腿疼。检验金标准是B超检查。腹直肌超声检查是诊断腹直肌分离的首选金指标,超声扫查只需短短几分钟,即可完成腹直肌扫查,不仅能有效评估腹直肌分离的程度,还能检测出腹直肌修复的激活程度;同时方便经济、没有辐射,重复性高,在国外,目前超声测量已广泛用于腹直肌分离评估。 当然,也有自测方法。如果是顺产,那么产后二三天时就可以自测一下。如果是剖宫产,那么应在产后6~8周之内自测。 腹直肌分离的正确自测手法: ![]() 1. 平躺仰卧,屈膝,露出腹部; 2. 左手在头后支撑,右手食指和中指,垂直探入腹部,身体放松。 3. 上身抬起,感觉到两侧腹肌向中间挤压手指,如果感觉不到挤压。 那么就把手指向两边挪动,直到找到紧张的肌肉。测量两侧肌肉的距离。 垂直于肚子,同时,垂直于分离的那根缝儿。 ![]() 通常,自测结果分三类: ![]() 产后腹直肌分离,超声虽是金标准,只是目前标准还没有统一,在开展超声检查前,应充分和临床进行沟通,尽量采取统一的标准。 超声不可以直接诊断腹直肌分离症,还需要更多研究数据的支持。 超声在进行腹直肌间距测量时,只需提供具体的测量数据会更加客观。 目前很多医生会采用一些国外文献报道的正常值,常见的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Gertrude M.Beer等报道的腹白线的正常宽度 ![]() Beer等在以上三个参考点处利用超声进行的测量,测量对象是150名20-45岁的女性(BMI<30)。这类方法的亮点就是采用超声测量。 第二种:AM.Rath等报道的腹直肌分离 ![]() AM.Rath等解剖40具新鲜的尸体,利用压力测试仪器分别对三个不同的层面进行的测试,不同部位的阻力没有大的差异。 第三种:Mota Patricia等报道的腹直肌间距 ![]() 这种参考值和之前不同的是,针对的是产后6个月的腹直肌间距(超声测量)。 Coldron和Liaw等采用脐部腹直肌间距>2.2-2.3cm作为分离标准,Mota 等采用脐下2cm处宽度>1.6cm作为标准。国内张新玲等采用以下诊断参考标准。 ![]() 病例学习: 女,38岁。因子宫肌瘤入院。体检发现患者腹壁发育异常,腹白线增宽,自剑下至脐下腹壁局部膨隆。 超声检查:上腹部横切面扫查时见腹直肌于腹中线处连续性中断,该处呈窄带样中强回声,厚约0.2 cm(其后壁至表皮约0.4 cm),宽约1.8 cm (图1),与两侧的腹直肌鞘相延续,左右侧腹直肌对称; ![]() 图1 腹直肌分离腹壁声像图 纵切面扫查时见腹中线处为窄带样中强回声,左右侧分别可见腹直肌回声。超声诊断:腹直肌分离。 腹壁修补术中见腹直肌前鞘正中薄弱,向两侧分离,手术缝合腹直肌前鞘,为加强腹直肌强度,于前鞘及腹外斜肌浅层平铺放置一张prolene补片。 术后超声检查所见:腹直肌前鞘正中薄弱处消失,腹直肌于腹中线处联系完整,左右侧对称,于前鞘与浅肌层间见补片的偏强带样回声(图2)。 ![]() 图2 腹直肌分离腹壁修补整形术术后声像图 病例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院超声诊断科(姜颖),整形外科(乔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