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父亲节,父爱如山的文章很多。我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我想从另一个角度写写关于父亲的文章----“我们要做怎样的父亲”。我们看到父亲的伟大,同时也会看到不学习的父母,也会把伤害带到家庭教育中。 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教育专家萨巴瑞说:孩子走进我们,使我们得以认清自己的心灵创伤,使我们鼓起勇气超越创伤为我们设下的限制。 这不是有意的“伤害”,而是心灵创伤无意识的投射。当把愤怒给了孩子,也就把自卑给了孩子;当把自己的不安全感给了孩子,那么孩子也就没有了尝试的勇气。 家庭教育里最重要环节是陪伴和倾听。做到的并不多。要么拿着手机不放,要么心不在焉。陪伴不只是陪着而要融入其中,一起大笑,一起流泪。 记得和孩子骑行,留言大多是危险。却没看到,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勇气和毅力;和孩子一起登山,留言是这个习惯真好,就是这段时间太忙了,等有时间陪孩子去。但这个时间迟迟没有到来。 其实并不是危险的问题,也不是没时间的问题,而是背后的惰性。在走出家门的那一刻,我也会有如此感受。只要走在路上,惰性会消退,快乐占据内心。惰性是人的本能,可以支配它,也可以被它控制。 孩子送给我一幅画,写到: 我的老爸是黑曼巴 我的老爸还是梅西 我的爸爸爱陪我玩, 爸爸您辛苦了 节日快乐。 ![]() 这是孩子给父亲的礼物,也是真实的想法。但我知道在家庭教育中依然有很多不足。记得毕淑敏老师说过:一个孩子,即使在慈爱的父母那里长大,他的内心也会留着很多创伤。 这个创伤都是父母无意识留下的。不学习的父母,不仅会陷入情绪失控的循环中,也会把负面情绪给了孩子。他们意识不到情绪里面是不是有迁怒。今天可能在公司里不顺心,从而把这个不顺心带到家庭教育里。 或者过多的表扬和批评,你要知道表扬和批评的背后是掌控。你不会批评你的上司,也不会表扬你的老板。表扬和批评的背后就是地位不平等的反应。 记得去北九水玩的路上,因为一只水枪弟弟和姐姐有了争执,弟弟本来有一只,但想要新的。 姐姐不给,弟弟表现的很伤心。在面对姐弟争执的问题,最好不要说:你是姐姐,要让弟弟。这会无形中种下姐姐恨弟弟的种子。 人有同情弱者的本能,我有了不满的情绪。但我知道,如果现在把不满的情绪表现出来,事情会更糟,让游玩的心情变得扫兴。我偷偷的对弟弟说:如果姐姐不给,下午带你玩碰碰床。 其实也不是姐姐不给,可能不喜欢弟弟没得到自己想要的表现出哭哭啼啼的样子。过了一会就给了他。但我的承诺弟弟还记得。 ![]() 山涧流水带来的欢乐,到了下午弟弟也没有想走的意思,我们累了,催了几次也不走。我说:如果不走,晚上就不带你玩蹦蹦床了。 终于走了,但因为他的拖延,就说今天不玩蹦蹦床了。弟弟又哭了。我意识到自己的一个错误。把两个不相关问题连接了起来。只为了让孩子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和姐姐争执时对弟弟的承诺,与下午弟弟拖延没有关系。而为了让他听话,有意连接。我反思这个过程,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掌控。 我跟弟弟道了歉,把逻辑讲清楚。不知道他能否理解,但不哭了。其实很多时候,哭并不是为了要求什么,而是隐藏着无法释放的情绪。 萨巴瑞博士说:唯有认识到教养过程中的精神潜能,我们才能不带抵触地深入其中,坦然接受孩子为我们带来的一切。在应对孩子情绪的同时,我们自己的感受也需要新陈代谢。 学习情绪管理,自我成长,100天发现不一样的自己,365元/年。 1、一对一沟通。 2、如何选书 3、如何写作 4,如何爱上自己 5、赠送禅跑资料一份。 6、赠送自愈与自悟之道 我是大侃,已坚持1247篇,阅读过去的文章可关注公众号“大侃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