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提问: 我弟弟上高中,这次月考成绩排名从重点班第一排到了第三,弟弟自己觉得有波动很正常,而且是一次小考而已,妈妈和我也觉得正常,只是查漏补缺的考试。但我爸就一直追问这次考试,围绕着成绩一直唠叨不停,然后开始对弟弟否定,之后我让弟弟不要和他多说,爸爸就一言不发开始抽烟。 以前也经常发生这样的事,高中时,我一考不好,他就表现的很焦虑,要买题按照他的方法做,不按照他的方法,他就说例如以后家长会让你妈去的,以后别叫我接你这样的话,以后再也不管你了,然后自己去抽烟,过一会又要来你身边说你应该怎么学怎么做。 他这样的行为非常影响心情,本来弟弟查漏补缺一下就好了,但经他一直真么说,就使人心烦气躁,非常影响状态,在他这样的教育下我的高考非常失败,爸爸对弟弟的行为和当年管束我的方式一模一样,妈妈多次劝他不要这样教育,我对他发怒说不要这样教育我弟,不要让悲剧重演,可他丝毫没有改变。 所以我来知乎求助了,我真的怀疑他有点心理问题。 我在想是什么让我爸会有这样的行为模式?是什么造成的?如何从心理学解读他的行为? 我觉得他可能比我和弟弟更焦虑,如何让他知道他这样行为需要改正? 我和弟弟应该如何应对?如何与他相处? 谢谢大家了! 补充一下爸爸的情况:爸爸是兄弟姐妹中最小的,排行老五,爷爷奶奶不会鼓励人,爷爷常年外出打工,奶奶是总按自己想法去管孩子,听他说他小时候伯伯门以兄长的口吻也会教育他,他不喜欢这样。好的时候对身边的人好的时候特别好,遇到事判断力挺强,也很有有创意,但他有很多缺点他极度沉迷象棋,不喜欢被管束上班,年轻时学会吸烟,懒惰,脾气大,经常自以为是。 以下是曹怀宁的答复: 从题主的描述来看,题主爸爸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反应,很可能是心理创伤导致的。 题主的爷爷奶奶不会鼓励人,爷爷常年外出打工,奶奶总是按自己的想法去管孩子,伯伯们也会以兄长的口吻教育他。短短的几句话,其实可以勾勒出题主爸爸童年的心理环境轮廓:他生活在一个缺乏温暖、关爱与良性陪伴的环境中。作为力量和依靠象征的父亲长年缺位,而母亲自以为是的养育方式必然会常常无视他真实的情绪和感受,兄长们甚至可能常常借“教育”之名行宣泄、管控之实。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这个孩子的内心想必会很苦闷,无助,遇到问题,他不知道该怎么解决,也不知道能向谁求助以获得良好的帮助。他被母亲、哥哥们这样对待着,既痛苦,又潜移默化地习得了他们对待自己的方式。 所以,现在当他看到自己的孩子陷入困境时,他一方面被激活了童年时的创伤——他的潜意识深深地记得,当年遇到问题的自己是多么惶恐无助,多么希望有人能帮帮自己。作为父亲,他爱你们,所以他特别希望能做些什么帮到你们。但另一方面,他又只会从母亲和哥哥们那里学来的那一套,所以他越着急,这些错误的方式用得就越多。他也想用一些好的方式,但他用不出来,他不会。良好对待他人的方式需要一段时间去体验和习得,不是知道了就能用上,这需要比较多的心理能量。而你爸爸在心理上就像一个孩子一样,他弱小的手臂挥不动那柄大铁锤,哪怕他知道招式也没用,他力气不够。 要缓解这种情况,首先你们作为家属要去理解这一原理,不要只是指责和攻击爸爸。当然,我知道这对题主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父亲的创伤已经通过他无法自控的行为代际传递给了你,也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你的创伤。这是一件很令人难过的事,我很理解你的委屈和愤怒的感觉。只能说,我们能做多少是多少,但想要终结代际传递,我们一定需要开始去做点真正有帮助的事。理解它的成因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 其次,如果爸爸和妈妈的关系是互相信任有爱的,那么可以让妈妈了解这一切后对爸爸有所安抚,同时慢慢尝试让爸爸理解自己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本来这样的事最好是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做,但看题主爸爸的性格情况,让他去接受心理咨询估计很难,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请题主妈妈或者爸爸信任的亲戚朋友来尝试做这件事。 最后,我想说,尽人事,听天命。你们先理解这一切,能先保护好自己不被他多影响就很好,能不能改变他,走一步看一步。加油~~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四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八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六千多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