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诗欣赏 今天夏至。这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节气。夏至,顾名思义,就是夏天到来,这不是最热的时候,但它是热天的开始,但再过三个“庚日”,就进入到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民间叫作“夏至三庚数头伏”。 虽然说不是最热,但这几天连续40度的高温已经让人难以承受,很多地方都发出了尽量减少户外作业的通知。那我们就坐在屋里,吹着空调,欣赏一下古人的夏至诗。 唐代元稹以五律的形式,写了二十四节气诗,这可能也是少有的。那我们就先来欣赏元稹的《咏廿四气诗 夏至五月中》。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穴,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元稹的诗首联就给读者交待了时令和夏至的物候。夏至节气的时间一般在农历五月,三物候分别是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 第二联描写炎热的夏天来临,龙潜到水底了躲避热浪,太阳像着了火一样熏烤着大地。渌水,指清澈的水。苏轼在《送孔郎中赴陕郊》一诗中有,“东风吹开锦绣谷,渌水翻动蒲萄酒”。 第三联写夏至后天气变幻无常,雨水增多。“飞电”,指闪电,晋代潘岳在《萤火赋》中曾写道,“颎若飞电之宵逝,彗似移星之云流”。夏至后的雨常伴随着雷电,来的很猛,但去的也快,很快就会出现雨散天晴,飞虹架空的现象。夏至后也常出现局部下雨,农村叫“隔犁沟下雨”,一条犁沟这边雨,另一边晴,也就是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尾联是说明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正如物候中的“鹿角解”,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正如物候中的“半夏生”。蕤宾,本来是古乐十二调名,十二调与十二月相配,蕤宾对应五月。《太清玉册》卷八载:正月大蔟、二月夹钟、三月姑洗、四月中吕、五月蕤宾、六月林钟、七月夷则、八月南吕、九月无射,十月应钟,十一月黄钟,十二月大吕。因此,蕤宾指五月。“二气”,指阴阳二气。“二气各西东”,就是指阴气生、阳气衰。 夏至日正是树木葱茏茂盛的时候,怎么会成了阴气生而阳气衰呢?有些人怀疑是不是搞错啦。这一点读一读元代赵孟頫的《夏至》,就会明白。 夏至午之半,一阴巳复生。 坚冰亦驯至,顾岂一朝成。 万物方茂悦,安知有彫零。 君子感其微,恸笑几失声。 赵孟頫的诗,起句交代了夏至的阴气萌生。他也和普通人一样有夏至日万物正茁壮生长,怎么会出现凋零之问,但他从《易·坤》中的“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得到了启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秋天的树叶凋零不是从秋天开始的,而是在夏至后就已经慢慢地开始孕育了。大智之人领略到这种微小变化时,自己也会感慨万千的。诗的最后不仅仅是讲清楚了夏至物候的变化,也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借鉴。 去年的夏至日,自己曾写了一首五律: 楼高拔雾开,窗阔透曦来。 伏案同灯语,怜屏共影回。 花前新蝶舞,柳下粉荷开。 未觉天长极,关河暮已催。 前天空谷诗钟社对联临屏的题目就是夏至,我也做了一副对联: 知了鸣云幻,川前落雨,谷后飞虹,五岳峰高观日短; 农夫赶活忙,早稻杨花,西瓜滚翠,几湖水碧映荷红。 悠雲作于虢州拾叶斋 2022/06/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