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邹蓝|武侯祠,大观楼与赵藩

 邹蓝茶座 2022-06-21 发布于江苏

      五百里滇池,能攻心反侧自消

    邹蓝/文,图

    621日,东航MU57353个月整。

 6月初与老杨和永庆到珠海横琴岛去看嘉明,聊天时也提及,西部帮这几年来,按先后有征海,宛平,梁齐,老尹和邓超等老友离世,唏嘘不已。嘉明要我把原来西部组及后身中国西部开发研究中心全国网络的名单整一整。作为三十多年来西部帮群体的主要联络人,我当然该应承。

  这时,首先想到的还是邓超。610日,民航局回应3·21东航事故调查最新进展,说事故调查部门正在严格按照调查程序,仍在持续深入开展残骸及资料证据的检查和飞行数据的分析以及实验验证等相关工作。后续随着调查工作的推进,民航局将依法依规、及时准确地发布事故技术调查的情况进展和相关信息。这还是官方板板正经的说法。

  我们西部帮的老朋友邓超,这么一个经济发展理论和缅北云南政府与缅甸地方政府毒品替代的种植养殖业卓有成效的领头人、诗人,在这次空难中陨落,朋友们久久不能释怀。

  邓超称表哥的炳昌赵兄,那段时间跟我交流很多,缓释了我的低落心境。

  这是邓超一个发小给我发来他拟的邓超介绍。

  邓超(1959/12/8-2022/3/21)出生于云南昆明一个军人家庭,白族。从小在云南省委党校和大院长大。1978年考入云南民族学院(现云南民族大学)历史系学习。大学毕业后进入昆明市委政策研究室工作。后调入云南省经济研究所任研究员。曾经参加过许多云南农村发展调研和中国西部开发战略项目研究。办过报刊,开过公司。2000年开始,参加国务院授权云南省政府牵头省商务厅负责的在缅甸推广禁毒替代种植项目研究和实施,并担任缅甸最大的农牧实体企业总经理,管理着一批替代种植的畜牧企业。完成了替代种植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型。让当地老百姓有了可靠的经济来源不再靠种鸦片为生。极大地缓解了中缅边界毒品泛滥的问题。这朋友的信息,把老友邓超的生日都弄清楚了。

  说到这里我想起来,要把炳昌兄与邓超的关系给弄弄清楚。八十年代初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时,先认识了当时在外事局工作的赵炳昌;后来调到国家体改委从事西部贫困地区发展研究时,又结识了昆明的邓超。因为两人都是白族,我分别跟赵和邓提起,他们说,他们熟悉,以表兄弟相处。邓超兄说,白族“一表三千里”。后来我知道,他们两家是几代人的密切世交。

  还是先从邓超的外曾祖父赵藩说起吧。在21世纪的现在,知道赵藩的除了文史界以及爱好文史的人之外,可能不多了。不过成都武侯祠的那幅对联,知道的人不少。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幅对联,是赵藩的文字和书法。

  昆明大观楼的长联也是全国知名。两联都与岑毓英岑春煊岑家有关。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云南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一联精炼概括。天下第一长联撰稿的是孙髯翁,而书法则是赵藩。

  这两幅对联的书法固然是顶级书画艺术品,而攻心联是历史文化的高度结晶。大观楼长联也是历史文化和艺术都为顶级的作品。

  赵藩是云南近代文化史上留有深刻印记的人,也是云南文化史第一人,云南图书馆第一任馆长。云南大理剑川人,白族。赵藩(1851-1927),世称石禅老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学者、诗人和书法家。参加过辛亥革命和护国、护法运动,历任众议员,南方军政府交通部长。白族在中国诸少数民族中,素以精通汉文化大家和学者辈出而著称。赵藩是近现代突出一例。

  198612月下旬我随国家科委云南民族地区调研组到昆明开会。到大理州调研时,第一次到大观楼看到这幅长联,没想到2年1988年7月认识这幅书法作者的曾外孙。不过是后来才知道邓超是赵藩后人的。

  邓超母亲赵静庄,云南民族学院教授,是赵藩孙女。

  赵静庄女士有兄长赵巽安、赵润。兄妹三人用三年多时间搜集整理祖父和父母赵宗瀚、母亲夏淑华的部分诗作,于2014年出版《石禅老人赵藩诗词选》

  这里就有了赵藩的第二代的名字赵宗瀚(18891944),赵藩的次子,字澄甫。

  第二代还有谁,我没仔细核查。不过家族内部应该都知道,不过那不是公开信息。我只需要一个主脉络。邓超的其他亲属勿怪。

  抗战时期,滇西北有一个抗战武装“鹤庆独立营”,营长叫杨明,副营长叫赵润,赵藩之孙。爱国之家。还看到材料,保山腾冲那边,也有赵藩家族后人,好像姓杨。

  然后这里要说及炳昌了。

  赵炳昌,父亲是白族语言学家赵衍荪(1922-1993),云南剑川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炳昌说,他父亲与邓超的母亲舅舅那边都以表亲相处交往。

  赵衍荪的祖父赵式铭(1873-1942),1894年甲午年昆明科举考试中副榜。1910年宣统时入京举贡考试入选,被朝廷分派到四川负责都江堰的调查和督修。根据资料,赵式铭那时早已拜在剑川同乡大儒赵藩门下当门生。

  1911年,赵藩推荐赵式铭到云南都督府记室(秘书)未去就任;19138月,出任嶍峨(今云南玉溪峨山)知县。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赵式铭随赵藩到广州,被任命为交通部司长和八省铁道公署秘书。在赵藩的培养下,赵式铭钻研诗学,并在广州加入了革命的文学团体南社,结识了柳亚子、苏曼殊、陈去病、马武等著名诗人。后来军政府解体,赵式铭回到云南。他先任省长幕僚,后又主管白盐井事务,最后回到剑川,以教书自给。

  赵式铭的儿子,即炳昌的祖父,我没有问炳昌,也非公共信息,网络上我没有查到。下来就是赵式铭的孙子赵衍荪和曾孙赵炳昌。赵衍荪在抗战求学时期,也曾投笔从戎,加入青年军远征缅甸。也是爱国之家。炳昌说,邓超每到北京,总要去探望赵衍荪先生。

  这也是源出滇西北剑川县两个白族文化人家族三四代人百年的密切交往。同乡同族同姓,不是亲胜似亲。

  赵藩和赵式铭两个家族后人或云南知情人,若有补充信息,不胜感激。

  前一阵云南潘兄说起,九十年代邓超说,忙于俗务,对文史有所忽略。对不起先人。于是他重新把写诗又放在了心上。进入耳顺之年,他是写诗与商务两者兼顾,笔名流岚。还作为电子诗刊《竹韵海外》的编委,为诗歌操心操劳。他哥哥在美。那年在昆明市委他的宿舍他给我看过他们兄弟的一些作品。兄弟俩都继承了先祖的文史爱好。只可惜邓超天不假年。

 6月中下旬广西西江流域大暴雨,梧州藤县莫琅村肯定也是暴雨冲刷,逗留在藤县迟迟未动身的一些罹难者英灵,现在应该顺水路离开了。

  写在邓超兄弟遇难三个月祭日之前一旬,代表一众老友再为他酹酒一杯。

2022/6/11  6/20

赵藩撰文,书法

孙髯翁撰文,赵藩书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