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战国那么多思想家,他们的知识从哪来的,看了什么书,为什么我们比不上他们?

 新用户49272060 2022-06-21 发布于广东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兴起,得益于文化下移私学的兴起。

在全人类的历史上,有一个文化的轴心时代。影响现在的几乎所有的文化传统,几乎都是在那个时候产生的,仿佛世界是商量好了一样。“轴心时代”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的著名命题。他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庄子、孟子、墨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处于这个文化的轴心时代之上。在这个时代,中国的文化和哲学开始爆发,一下子诞生了许多在人类思想史上彪炳千秋的人物。

他们有: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儒家的第二号人物孟子,他们并称为孔孟之道,儒家的集大成者、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荀子。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道家的第二号人物、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庄子;

墨家的创始人墨子;

法家思想更是群星璀璨,在韩非子和李斯出现之前,在那个时期的晋国和魏国,早已经产生了一大批法家的思想家。

其他的还有兵家、阴阳家、小说家、农家等思想家。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在那个阶段,一下子就进入了哲学文化的轴心期,一下子产生了那么多影响深远的伟大的思想家呢?他们是怎么接受教育的呢?

好玩的国学,从中国文化史上的角度,对此进行一一的解答。

首先,是社会的分工。孟子提出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好多人还批判说,这是为统治阶级找借口,是反动的。其实他们根本就未能正确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在生产力发达之后,必然产生更加明确的社会分工,有的人从事文化、文学等工作,有的人还是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也就是说,有人是体力劳动者,有人是脑力劳动者。这是历史的必然。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力的发展,从劳动者中分化出了士。这个士,就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知识分子,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当然,士还有武士,总之是已经脱离了土地等体力劳动的人。

第二,春秋时期的常年的战乱,让士逐渐摆脱了与他们所依附的主人之间的关系,开始有了独立自主性,也就是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他们可以自由流动,跳槽的概率很大,这样就增加了士与士之间的文化和知识的交流。

第三,春秋战国时代,各国都想改革开放,都想富国强兵,大国想当霸主,小国力求自保,于是人才就成为当时最核心的竞争力。各国都开出高价吸引人才,而这些人才的来源就是士。都是有知识有文化有一技之长的人。战国时期的四公子,每个人都养了很多士。谁养的士多,谁就最牛。

第四,这时最重要的。春秋时期礼坏乐崩,好多原来的礼法原来的制度和规矩,全部被打破了,这个打破就是创新,就是为下层群众的文化教育,提供了可能。我们知道,在孔子老子之前,教育和受教育是贵族的特权,普通的老百姓是没有资格接受教育的。这些贵族在官办的学校中,接受教育,主要的内容就是六艺,刘艺又分成大六艺,小六艺。大小六艺其实都差不多,都是贵族们的受教育的教材。比如诗经、尚书等内容,比如书法、驾车等文化和军事技能。在贵族的垄断下,文化成了特权,普通老百姓只能做文盲。其实这个很可怕,往往好多人先是做文盲,后来就变成了流氓和群氓来了。

但是这个状况在春秋战国时期被打破,因为好多国家突然就没了,就被灭掉了,连周朝的政权都名存实亡,原来周朝的国家官办的学校,因为诸侯国的崛起,连招生都出现了困难,大家都在自己的诸侯国内读书,后来在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严重的国家兼并现象,很多国家机构包括教育机构全部解散,那些老师和国家馆藏的文化典籍全部流入民间。史书上说,周朝的首席大乐师到了齐国,二乐师去了楚国,三乐师去了蔡国,四乐师去了秦国,打鼓的方叔流落到黄河之滨,摇小鼓的武跑到汉水附近,全都成了江湖艺人啦。

这样就为民间教育的发展,带来了生机。

孔子把这种现象叫作“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意思是周天子的这些专业官员纷纷流失,知识都随着他们跑到边远偏僻的地方去了。现在的历史学家称这种现象叫“文化下移”,也就是说,原来专属于贵族的受教育的特权,随着这些知识分子纷纷流落到民间,普通老百姓也多了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周天子的悲哀,却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平民的幸运。因为,他们受教育的几率大大提升。这也为后来孔子创办私人学校,做中国最早最牛的民办大学的校长,提供了客观条件。

自此之后,春秋战国时期民办教育开始发展起来。孔子不是第一个办私学的,但他的规模最大,与他同时期的,还有很多,据说有个叫少正卯的人,开的学校更加火爆,一下子就把孔子的学生给拐跑了,据说只有颜回跟着孔子在抱头痛哭。民间教育的崛起,为春秋战国时期士的崛起,创造了知识条件。

而我们所说的诸子百家的思想家们,除了家传的渊源之外,大部分从士中来,他们大都接受过私学的教育。

除了私学的发达,官办的研究院、大学也开始兴盛起来。比较有代表性的稷下学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齐国兴办了稷下学宫,用高官厚禄吸引了几乎是所有的各家各派的学者前来讲学做研究,一时间形成了文化中心。孔子的弟子子夏在河西办学,也是人才辈出。

这是为什么一下子出了那么多思想家的主要原因。

至于他们看什么书,这个要看各家的学术主张了,还要看他们的来源。这一点请参考司马迁的老爸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

至于我们现代人为什么比不上古代人,这个有点复古主义思想了,不做回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