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而有述——赵秦:“黑”的美学旨趣

 泊木沐 2022-06-21 发布于辽宁

我总不爱画黑,这样画或许缘于一次小小“刺激”,前时在贾又福工作室的一个重要集体展览会场,我的作品在周围黝黑深沉的作品包围中显得清冷寡淡,听到有观众议论:赵秦是南方人,会画淡墨但不会画黑。我忽然想,对呀,我为什么不画黑呢?以往,是为了刻意规避同门的黑色雷同,但确也牺牲了很多跟“黑”相关的美学旨趣。难道一黑就非得跟别人一样了吗?有没有既能黑下去又能区别于常见的暗黑审美范式?我想一定有路子。

赵秦 巴山夜雨 52×38cm 2021

龚贤开始,山水画突然出现黑,当时人并不习惯,也不认可。他应该算是画黑画的祖师了,画史上是一个孤例,别人仅偶一为之,像龚贤这样耽于暗黑墨趣并开掘深沉的美学意境者恐怕只有二百年后的黄宾虹了。龚贤的黑并不是用大黑墨把纸张覆盖到某种调子那么简单,而是用淡墨数十遍逐步加深积累,以至于深厚苍茫,这种笔墨处理方式,使龚贤的前卫性和山水画传统产生某种血脉贯连,这种链条式的发展比断裂式的革命更具持久生命力。

赵秦 独火 37cm × 52cm 2021

在传统审美思想中,一般文人画受老庄影响,贵柔贵淡,“野怪乱黑”是四大禁区,古人并不鼓励触及并颠覆,后期文人画遂一味苍白无力。回头看龚贤的努力工作真是相当悲壮,也许在那些住在秦淮河畔卖画很好的画家看来,躲在清凉山半亩园的龚贤根本是脑子有病,经年累月地磨蹭一幅黑黢黢卖不掉的山水画。周亮工喜欢跟画家玩,《读画录》花了不少笔墨写跟龚贤的交往,只说龚贤“性孤僻,落落难与人合。”还提到程正揆很赞赏龚贤,但他自己没有对龚贤那奇特的绘画作品作一句评论,可以品出周亮工对龚贤的艺术并不理解,似乎是对一个艺术探索的不成功案例持有的某种同情和敬佩。而谈到董其昌:“一笔一墨,真足度世。神品不如逸品,于此益信。”评价极高。周亮工尚且如此,况一般人。其实在大众眼里,“黑”就不是一个问题,就是无可争议的坏东西罢了。有人认为龚贤受到晚明传入中国的西洋画的光影处理方法的影响,这我不知道,但可以确定的是,龚贤的光是漫散的平光,是“心光”,不是洋画里的物理光,这对中国画十分重要,黄宾虹、李可染、林风眠、贾又福等人都牢牢把握住了这一点。在国画中过于追求外在光线和明暗,都会妨害达至中国艺术的最高成就。

赵秦 古河 34cm × 46cm 2017

而在古典文学中,“黑”的审美意象早有一席之地。屈原“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又夜鸣。”画出暗夜风雨的神秘。杜甫“黑入太阴雷雨垂”、“瞿塘夜水黑”、“野径云俱黑”,卢纶“月黑雁飞高”、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隙月斜明刮寒露”。等等不一一。都是善于用暗黑构境的圣手。

赵秦 寒雨 34cm × 46cm 2019

所以,我画黑虽浅尝辄止,却是为了从文学意味角度获得一种审美体验和创制。力图从现实场景中,暗夜星辰,风雨雷电,确定暗黑审美的客体基础和来源,感受自然的力量和神秘,抓牢、强化一瞬的主观感受,上升到一定的文学意向,再酿化锤炼为平面形象,寻找相对应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在某个创作阶段,可以积累另一种过去较少触及的视觉经验,探索新的审美领域,也许可破“不会画黑”之诮吧。当然,不要为黑而黑。黑有黑的意象,黑有黑的精神指向,这是重点。

赵秦 裂隙 34cm × 23cm 2018

过去在绘画中回避黑是因为对于黑所对应的那部分自然现象不够了解,黑所包含的精神特质不容于正统审美范畴。现在不同了,我们的兴趣点无所不在,神秘、不可知的力量蕴藏在暗夜,寄生在大地的生灵被罩在虚无之中。划破黑幕的霹雳只有几秒,是很难捉到的暗夜精魂。也许,只有暗夜的冷雨,才能衬出远处灯火的温暖。

赵秦 流光 37cm × 52cm 2018

龚贤黑,开天辟地,黄宾虹黑,人们慢慢接受,李可染黑,大家赞赏,贾又福黑,震动心灵。其实黑到极致,跟白没有区别。

赵秦 默然 37cm × 52cm 2018

赵秦 无声 37cm × 52cm 2018

赵秦 象外玄泉 37cm × 52cm 2021

赵秦星临 37cm × 52cm2017

赵秦 夜归 21cm × 30cm 2019

赵秦 远闻 37cm × 52cm2018

赵秦电击大荒 37cm × 52cm 20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