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 SUMMER 夏至, 最漫长的白昼将至, 北半球最长的白天。 有你相伴,即是美好 ![]() 走过春的绚烂,路过初夏的清凉,我们迎来了夏至。关于夏至节气,我们也准备了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小知识,快来围观。 视频 什么是夏至? 夏至就是炎热的夏天来临,英文中表达为Summer Solstice。 清代钦天监官员陈希龄所著的《恪遵宪度》中解释道:「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之名由此而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 ![]() ![]() 夏至的别名 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 这一天也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所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日。过了夏至这天,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我国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也曾写道「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你听说过「立竿无影」吗? 「立竿无影」的奇观只有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才有,并且一年会出现两次。在夏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呈无限接近直射状。 目前我国设有5处北回归线标志,分别位于广东的汕头、从化、封开,广西的桂平和云南的墨江。生活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南附近区域的人们,可以在夏至日前后几天的中午在太阳下立根竿子,观察一下「立竿见影」如何变成「立竿无影」。 ![]() ![]() 云南墨江「立竿无影」活动 图片来自@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 ![]() 为什么夏至过后,北半球的气温还会升高? 夏至过后,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逐渐变短。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所以在其后一段时间内,气温还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大约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夏至的雨也很有特点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充足,空气对流频繁强烈,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但其实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它们常常会带来局地灾害,所以要做好防汛工作。 ![]() ![]() 图片来自@搜狐网 ![]() 夏至也有「三候」 我国古代将夏至也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鹿是阳性的山兽,夏至阳气盛极而衰,鹿角感阴气而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蝉鸣里树影明灭,忽觉夏长;半夏是一种喜阴的野生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而得名,夏季过半时,最适宜采集它地下的块茎。 ✦ 夏至 ![]() ![]() ![]() 三候 ✦ 夏至养生小贴士 夏至前后人们容易感觉到疲乏燥热和心悸气短,食欲也会明显下降。这首夏至歌谣可以帮你愉快度夏哦: 夏至心静自然凉,晚睡早起午休躺。暑伤津气炎热防,切忌饮食过寒凉。神清气和胸宽畅,户外防晒讲着装。 ![]() 关于夏至的诗词也非常多,一起来读两首吧! ![]() - 传统二十四节气 -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至到,盛夏至。夏至是最热烈的时节,旭日高照,荷花绽放,蛙鸣声声,夏蝉阵阵。 趁阳光正好,戴上帽子涂好防晒,一起出去感受夏日气息吧!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