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一声召唤,拨动了多少有志青年炽热的爱国心弦;祖国一声召唤,激励了多少热血青年无悔走上“小三线”;祖国一声召唤,成就那段激情燃烧的光辉岁月。时光不老,光阴荏苒。上世纪莱芜“小三线”建设的激情岁月,如今已升华为新时代奋进勃发的文化积淀。 这里是莱芜区高庄街道塔子村,原山东人民印刷厂(709)规模宏大、红砖垒砌的老建筑,完好保存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风貌。遥想当年,成百上千名从天南海北汇集而来的三线建设者,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和汗水,硬是在荒凉偏僻的山沟里,建立起支撑战时使用的印刷基地。 ![]() ![]() 四大名著、第四套人民币、中小学教材、山东高考试卷都曾在这里印刷多年。如今,丰厚的工业遗产,已经打造成“山东小三线”建设纪念馆。一张张历史照片、锈迹斑斑的器具、充满年代感的见证物,仿佛把人拉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山东小三线纪念园 || 来源:嬴泰文旅 ![]() ![]() ▲摄影:王啸 20世纪60年代,为加强战备,毛主席作出了建设“三线”的战略决策,把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和战略后方,分别简称为一线、二线和三线。一、二线地区腹地统称为“小三线”。中央决定,在“三线”“小三线”地区尽快建立起包括能源、制造、军工等方面的工业体系,新建项目一律在“三线”,能搬迁的项目也要迁至“三线”。从那时起,以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为中心,以备战备荒为目的的“三线建设”,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 ![]() ▲图片提供:毕建波 莱芜位居鲁中腹地,战略位置重要,周围群山环绕,是理想的战略后方,被列入“小三线”建设范围。自1964年起,莱芜境内陆续有山东省交通厅汽车修理厂、山东新华机器厂、青岛染料厂莱芜分厂、莱芜机械修制厂、山东电话设备厂、泰安地区莱芜钢铁厂、莱芜发电厂、冶金部张家洼矿山公司、山东战备印刷厂等国家和省、地属企业在境内建成投产。“小三线”建设项目成为这一时期莱芜境内的骨干企业,是全县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 ▲山东省交通厅汽车修理厂旧址 ![]() ▲莱芜“小三线”战备金库旧址 || 来源:名城济南 ![]() ▲莱芜“小三线”战备金库旧址 || 来源:齐鲁建筑文化 1968年,泰安地区决定建设一家钢铁联合企业,厂址选在莱芜城西雅鹿山南面,企业定名为“泰安地区莱芜钢铁厂”,简称“小钢联”。1970年建设,1971年第一座高炉投产,1976年第二座高炉投产,1981年停产下马,1983年,泰安市将该企业整建制下放给莱芜县,1984年恢复生产,2000年更名为山东泰山钢铁有限公司。历经岁月沧桑,炉火越燃越旺,现已发展成为一家以钢铁生产深加工为主导,以不锈钢为主营,以精品板带材为主体,集新材料、高端装备、清洁能源、国际贸易、资本运作、物流运输、房产开发、城市供热等多业并举和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跻身中国企业500强。 ![]() ▲1992年,莱芜市铁厂更名为山东泰山钢铁总公司 ![]() ▲1992年,莱芜市铁厂更名为山东泰山钢铁总公司 || 来源:泰山钢铁官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