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气粘腻——易袭阳位,祛湿一方,三管齐下,气畅湿行

 嵩风阁 2022-06-21 发布于河南

现在人们工作生活大部分久坐不动,脾胃不运化,身体很容易产生湿气,正值夏季炎热潮湿,每天吹空调、吃冰冷食物,阻碍气机,湿气与热邪相搏结,形成湿热,导致总觉得乏累,困倦,舌苔黄腻,容易上火。当湿热之邪侵袭由表入里,会出现以下症状:

图片

1、湿热侵袭皮肤表层:

面色晦滞,皮肤出油,面部、后背长痘、脸上长斑、长脂肪粒,湿疹、皮炎。

2、湿热侵袭到经络关节:

肢体出现酸麻胀痛,肿胀,头身重困,关节麻痹、疼痛、屈伸不利。

3、湿热侵袭在脏腑:

大便粘腻、腹泻、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胁肋胀满,胸闷、隐痛不适;带下量多色黄;肝炎、肾炎等。

图片

祛湿一方,三管齐下,全面除湿——三仁汤

【组成】

杏仁15g、飞滑石18g、白通草6g、白蔻仁6g、竹叶6g、厚朴6g、生薏苡仁18g、半夏15g

【方解】

君:

杏仁——苦辛,宣利上焦肺气,气行则湿化;

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

薏苡仁——甘淡性寒,渗湿利水而健脾,使湿热从下焦而去。

三仁合用,力调三焦,能宣上、畅中、渗下而具清利湿热,宣畅三焦气机之功,湿气从三焦分消。

臣: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加强君药利湿清热之功

佐:半夏、厚朴——行气除满,化湿和胃

本方芳化、苦燥、淡渗三法同用,宣上、畅中、利下三途并行,寓理气于除湿之中,纳清热于渗利之内。

诸药相合,使湿热之邪从三焦分消,湿气暑热得除,诸症自然减轻乃至消遁。

图片

【按语】湿热临证中多疑似不清,极易误诊漏诊。清代医家吴鞠通在其著作中明确提出了“三戒”思想——不可见身热即轻用汗法、不可见中满而妄用下法、不可见午后热就误用滋阴之法。

三仁汤适用于湿热,湿重于热者,临床应用诊断准确之外,还要善于掌握临证变通,根据疾病的不同特点和兼证灵活应用:

1、脾虚湿盛者,可加白术、苍术;

2、食欲差者,可加麦芽、鸡内金、山楂;

3、痰湿重者,可加天南星、石菖蒲、白前;

4、痰热明显者,可加贝母、天竺黄、黄芩;

5、气滞者,可加佛手、香附、柴胡;

6、血瘀者,可加川芎、丹参、红花等。

我是医者直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坚持分享中医心得,做您的健康助手!医可道,非常道,医可名,非常名。如果大家觉得写得不错,对您有益,就点个赞,转发给更多的人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