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羁旅诗人鲍照

 关东老圃 2022-06-21 发布于吉林

羁旅诗人鲍照,二十余年的宦海沉浮,为何最终要寄情于自然?

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有评“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这么一句,明面上是赞李太白,但也是着实赞了鲍照一把,可见鲍照在当时的诗歌文学水平亦是相当高的。

数十年的羁旅漂泊,游于山水自然之间,感受到官场之外的自然情感,再加上久久的不得意,他的那一颗强烈汲利的心也逐渐平静下来,开始将情感寄于自然风景之中,以诗抒情,寄情于景。

鲍照的诗长于乐府,其擅写七言,对唐代诗歌发展起来很重要的作用,鲍照的山水诗也对当时的文坛有一定的引导力。但又因其人生境遇,贫困求仕的艰难之路导致他的诗作里也或多或少都夹杂着一下谋仕之意。

古言:“诗以缘情”诗歌是思想感情的具体体现,思想情感也往往与其人生境遇脱不开关系。

一、鲍照身世

鲍照,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郏城北)人,其青少年时期由诗《从拜陵登京蚬》可大致推断在

今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度过,南朝宋文学家,约生活于414-466年。此时社会贵族制度盛行,动荡不安,但其诗歌成就高,后人将其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鲍照出身低微贫寒,自负才学,但在门第观念严重刘宋时期很受歧视,郁郁不得志,又有养活家人之任,因此在谋求仕途方面就做了诸多努力,向当时的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进入其幕府任其国侍郎,又作过几任县令,亦参衡阳王刘义季,始兴王刘濬的幕僚,最后担任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参军,因此后世称之为"鲍参军"。

鲍照有二十余年在宦海沉浮,很明显在这一时期,羁旅漂泊和为生艰谋成为其诗歌创作的主要情感动机。亲历官场风云而又力不从心,观遍社会百态而又不知所的行旅经历,与他当时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心中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不甚能表激愤将他“发唱惊挺,操调险急”的创作风格所激发,以并不柔和的笔调去抒写自己心中的郁结,这与当时社会所流行的诗歌创作风向相悖。

明帝泰始二年(466)之时,江州刺史晋安王刘子勋称帝,刘子顼起兵响应,后刘子顼兵败,被赐死,55岁鲍照亦被乱兵杀害,结束了他因生汲官羁旅漂泊又碌碌无甚为作的一生,今有《鲍参军集》传世。

二、前期积极入仕,贡诗以谋

鲍照《解褐谢侍郎表》:“臣孤们贱生,操无炯迹,鹑栖草泽,情不及官。”这样诚惶诚恐的子谦之词,可以看出鲍照自身有着因出身贫寒而难避的自卑感。

由于家境贫苦,鲍照读书晚,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很大的影响。鲍照天资聪颖,即使晚读书也颇有成就。暂不提他来自庶族贫民的自卑,鲍照身上有着独属于青少年的英勇不羁,文章句法之间透着不被驯服的野性。

鲍照给刘义庆贡诗言志:“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将其年轻气盛的得意模样一绘而出。他自视才高,仕进心强,曾极力歌颂宋文帝和孝武帝的功德,写了数篇《中兴歌》以奉上谋仕,但效果却远远不及其本意,仕途并不畅达,除了任侍郎之职外大致还做过郎中令,这显然就是没有得到重用。

这时候年轻气盛,想要急功近利的鲍照自然无法定气,觉得贡诗致此却回报甚浅,心理自然不是滋味儿,于是《还都道中》《行京口至竹里》等就时时透露着游子思乡之情,即使怀其父母妻子,私认为这也是鲍照想通过常见的游子之情来侧面表达心中不满的提现。

在《上旬阳还都道中》一诗“谁令乏古节,贻此越乡忧。”中,鲍照的不满情绪进一步深化,表达了因没有守住古人的节操轻易步入仕途的后悔,顺就进一步抒发内心的不得意及表达其对于上层统治者的气愤。

不过,当时年轻气盛的鲍照并没有直接性的情感爆发,反倒稳住了情绪,在仕途不顺不断受挫的情况下,没有强烈抨击,仅是委婉叙述这一点是比较难得的,当然这可能与他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所要承担支撑家庭的责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明白如果他直白的表达自己不屈的情绪,他将面临的将会是灭顶之灾。

所以在短暂的抱怨后,他再次向当时的贵族士人贡诗文以谋职,这积极入仕之意倒也就可以解释其《飞蛾赋》中“飞蛾候明,赴熙焰之明光,岂学山南之文豹,避云雾而岩藏。”对于老庄无为思想的蔑视,展其“大丈夫岂能遂蕴智能”气概的由来了。

三、后期淡然处仕,寄情自然

鲍照在前期经历过官场的低潮之后,尽管攸生退隐之情绪写了大量山水诗和乐府诗来抒发其心中郁结和释然自我言情于山水自然之美,但随着他后期淡然积极于自然意义的情愫产生又逐渐变淡,生活重担以及社会地位的低下又开始折磨起并不真正想要出仕的鲍照,想要继续谋仕的愿景之心又坚实起来,贡诗以谋仕之行又开始了,诗《从过旧宫》、《见卖玉器者》等就又迫不及待提出了谋官入仕的意向。

并且面对着家庭的重任以及他当时自身内心无法磨灭的谋官思想,坚信谋仕以成,鲍照对于自己未来的仕途前景又是充满了希望。

尽管鲍照后期仍是仅仅担任一个位置低下的九品官职,但是这个时候已经经历过人生坎坷遭遇的他已经能够平稳到自己的心态,郁结与愤恨早已淡然,这一时期的鲍照除了会描写山水自然之诗来寄托情感并借此表达自己仍要谋仕的愿望后他更多开始往七言诗,乐府诗这一类能够表达自我情感诗歌向发展,超越了以颜延之为代表的“错彩镂金”士大夫之雅致。

他写过的一篇《瓜埠山厄文》总结出了他为官的体验感受,文中说“故材知多少,不如市值多少元?”一这句话就是能够充分体现出他对于他当时所处的非贵族阶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庶族的不满和自卑,不过再去读它时,就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到这首诗始终还是少不了鲍照后期对于官位的谋求以及对于上层统治阶级的阿谀奉承谄媚之态度。

在汉武帝重新启用了他之后,他所得到的官位还是跟前期相同,八九品的小官显然无法能够让鲍照伸展开他的才能的,在后期荆州为官的四年的时间里所写的那一些登高临水的诗如《登黄鹤矶诗》、《登庐山诗》、《从登香炉峰诗》等就逐渐显出述悲情之意。

本来应该是大好美景之壮丽描写来表达出对于风景之喜爱的时候却已然已经蒙上一些淡淡的思乡之情,以及他怀才不遇的悲痛,让人能够感受到他的满腹心事,无处诉说的感觉。除了为官之仕的不顺以及为了衣食而奔命的悲苦之感外,他自己身体状况也十分不好体弱多病,这也就让他随着境遇之变化以及年龄之增长后感觉到了一种大难临头之感

眼前虽然即使再有更多的美好与憧憬,他也只能感受到如金辉坠落般的衰老之感,在飘零落寞中逐渐心灰意冷,所以这个世界对于鲍照而言已无吸引之力。鲍照后期死于乱兵之中,乐府诗山水诗中徒留其情,一代文学才人也就在这样的含恨陨落。

四、总结

鲍照的一生可谓是悲苦极,出身的卑微再加上一生谋仕的不顺,致使其诗歌创作大有抒情和谋仕之感这也就不免他的作品有大部分用以抒情以及贡诗谋仕的作品。仕途的不断漂泊,羁旅之感和不得志之情也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抒情之由头。

诗歌描写其自身遭遇,抒发内心情感,独特的抒情手法和鲍照自身高文学涵养,使山水诗和乐府诗的创作便以其独特的高造诣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他的诗歌创作亦流传百世,为后人所赞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