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时而生 顺节而养 天时节气自有其运律 跟随天地变化的步伐 遵循自然之道 安养生息 生活就会风生水起 今天是二十节气中“成名率”最高的节气——小雪。立冬之后,还有个“十月小阳春”的小返场,所以冬天的感觉还不是很明显。而这几天,很多姑娘就感觉到冬天是来真格的啦! 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这么解说小雪。小雪是一个很特殊的节气,早在《吕氏春秋》里就说小雪时节,“地气下降,天气上升,天地不通,闭塞成冬”。从小雪开始,就正式进入冬天的闭藏阶段了。 很多地方也迎来了第一场雪,这时的雪也是大杂烩,并不纯粹。诗经里就有“如彼雨雪,先集维霰”的说法,由于这时气温还不稳定,空气中的水分也会因气温的微弱变化或成雨或成雪。 但无论成雨还是成雪,寒气是必然的。 上次立冬,我们就讲过寒邪会对我们造成哪些影响。 有句俗话叫:“寒从脚下起。”,寒邪入侵时,我们往往会觉得从脚底一路冷到身上。 人体抵御寒邪的第一道防线就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贯穿人的头颅后背、腘窝和足小趾外侧。寒邪入侵膀胱经以后,人就会出现恶寒、高烧、腰背痛、后脑勺痛等症状。 因此,我们要保护好膀胱经,养成晚上用热水泡脚、烫脚的习惯,不给寒邪留余地。 这时候,我们泡脚可以加入老姜粉驱寒,还可以用红花加白酒去活血。 很多女生也会和思嘉一样,一旦气温降到10度左右,手脚就开始冰凉。中医把这称为四肢厥逆。根据严重程度分为五级:
造成四肢厥逆的原因,除了外在的寒邪,徐文兵老师说还有我们本身身体气血运行不畅。 气是指卫气,指充斥在血脉外面、细胞腠理之间的能量。血是指营血,指在血脉中流动的营气和血液。气和血的不畅有着质的区别。 单有手脚冰凉,而没有皮肤、血脉颜色变化的,这些人只觉得手脚冷或者麻木,没有疼痛的感觉,这是卫气不足、不畅; 如果是手脚冰凉的同时还出现了手脚颜色青紫、发黑甚至坏死,伴有严重疼痛的,就不光是卫气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营血。 大家可以请中医针对这种情况,用针刺或艾灸的方法去疏通气血。而在家调理,徐文兵老师也跟大家分享了一个中药泡脚方: 用桂皮50克,当归50克,细辛30克煎汤煮水,然后用它来温泡四肢。 泡的时候注意水温不要过高,要慢慢添加热的药液,才能达到最好的渗透驱寒的效果。 思嘉在家也连续泡了一周,每次泡完就感觉药力往内渗透,十分舒畅,有一天在外风大,回家后,膝关节冷冷的痛,泡完就立刻好了。 在立冬时节,思嘉也跟大家推荐了一个九子扶阳包,白天工作时,也可以把扶阳包放在后腰或小腹,像有个小太阳般温暖,一会儿就会觉得手脚不再冰凉。 除了泡脚外,在饮食上,也要加强养肾闭藏,全面补肾,对它进行固封。防止精气外泄。下面思嘉就为大家推荐几道固肾的美食。 首先为大家推荐,植物界养肾最强的茴香菜,它的补肾功效也不逊于羊肉这些哦!。 茴香菜又名香丝菜,性温,味辛,甘,归肾经,有温肾暖肝、散寒止痛,理气和中。辛散温通,善暖中下二焦的功效。 茴香菜可以做饺子,也可以做个简单的凉拌小菜。 茴香菜拌黑豆素肠 准备食材: 茴香菜、黑豆素肠、豆瓣酱、紫苏油、有机陈醋
香菇茴香菜盒子 准备食材: 茴香菜、有机豆腐皮、香菇、有机全麦面粉 紫苏油、味噌、五香粉 2. 把茴香菜洗净后,切小段。豆腐皮泡软后切碎,香菇切细末,再把这三样混合,加少许五香粉、紫苏油拌匀。 除了吃新鲜的茴香菜,还可以用茴香籽做茶。下面就为大家分享陈允斌老师推荐的红香茶。 红香茶 准备食材: 小茴香9g、干山楂30g、甘草6g
小茴香专治“寒”。不论胃寒、宫寒、小腹冷痛还是手脚冰凉,吃小茴香都是管用。平时怕冷的姑娘,可以常喝红香茶哦! 思嘉最近因为经常喝红香茶也胃口大开。山楂也有养心的作用,这也是冬天养生需要注意的事项。 不过下面的人群则不应多吃小茴香哦!
下面再为大家分享一道来自陈允斌老师的补肾养藏汤 补肾养藏汤 准备食材: 生板栗6颗、生核桃6个、枸杞一把、陈皮1/4个
补肾养藏汤是温补的,补肾润肺健脾,滋阴补气温阳。每周喝两三次就能起效。久喝还有强筋壮骨的功效。 以上是一个人的量,喝的时候也可以加点红糖,增强补血的功效。 栗子很补,吃多了不容易消化,使人腹胀、气滞、没胃口,有栗子内皮一起煮,就可以预防这些问题。 这道汤栗子补肾气、核桃补肾阳、枸杞补肾阴、加入陈皮健脾理气、帮助消化,防止过补生痰,是全家都适合的一道甜汤。 另外要提醒一下,孕早期的女性要慎食核桃,因为核桃有活血的作用,多吃怕滑胎。 那今天在小雪时节,为大家分享了这些养生法子,都不复杂,寒冷的冬季,关爱自己就从现在开始吧! 想要更多更及时的美食分享,可以加入思嘉素社群哦! 在这里我们 分享更为健康的饮食习惯 推荐更为环保的生活方式 探求更为善意的生活理念! 希望加入社群的朋友 |
|
来自: Scarlett32vjeh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