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倒不尽的人性,装不满的欲望

 Scarlett32vjeh 2022-06-21 发布于四川

有人说这是一部讨论女权的作品,我更愿意说这是一部讨论人权的作品。尽管作者把时间定为在未来,我觉得更应用它来照应当下。

社会的车轮有时不会随着时间的进程而一起进步,传统价值观的回归有时不见得是一件幸事。

《使女的故事》把时间设定在未来某个时期,那时候环境日益恶化,核泄漏,资源日渐短缺,人口出现严重负增长,即便如此,有幸出生的婴儿中,没有先天缺陷或疾病的婴儿仍是只有75%。也就是在这样的末日未来,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变成了稀缺资源,而其中还有不少同性恋女性和不愿选择生育的女性。推翻了美国原有价值观的极权政府,重建了一个以圣经为行为最高准则的新国家基列。

新政权的统治下,实行了计划配给制,不仅食物被配给,衣服被配给,用车这些生活被配给,工作也要被配给,就连婚姻也是被配给的。配给就意味着选择权的丧失,没有选择权的人就是被奴役的。被奴役的人就没有所谓的自由与平等。而在基列国也确实如此,人人被制服化,主教、天使军团、夫人、嬷嬷、经济太太、马人、使女,社会被粗暴的划分了等级。每个等级被赋予不同的职能权限。

我们的女主就不幸沦为使女阶层。她们被教育要成为一只圣洁的空杯,转满精液,孕育生命。

所有事物的价值

是在失去时才会被衡量出来

如果你生来就是盲人,你也不曾见过五光十色的万千世界,那你可能并不会因为是盲人而真的有很多失落感。但如果你是因为意外失明的,那成为盲人这个事实可能对你的打击就不只是身体层面的了。比起从未得到的,失去的或许是更为让人心痛的,作为第一代使女,June就是这样一位意外造成的盲人。

在基列,女性不能阅读,不能书写,不能演讲,不能工作,不能听音乐,不能私自接触媒体,女性就处于这样一个被“保护者”的地位上,这样被保护的目的就是让她们专心做好为男人服务的工具,打点家务,生育孩子......作为一个曾经的自由知识女性有多少能忍受?果然,那些不愿不甘被“保护”女性被清扫出去,不少曾经的大学教授,企业高管,记者等等,头脑顽冥不化的,要么被送去高辐射高污染的殖民地去干那些干不了几年就丧命的粗活重活,要么被送去地下秘密俱乐部,操持皮肉生意,成为特权阶级的玩物,这些特权阶级自然不包括女性。

这样的社会体制下,June过着槁木死灰般的生活,从洗衣房里拉出千篇一律的衣服,她想念曾经的牛仔裤T恤;以前巧克力、红酒、咖啡、汉堡加土豆的美味,现在都统统让位于经过精确计算最佳营养比例的进食;没有书籍的生活,让她把衣柜里一角的刻字琢磨了千遍万遍;没有音乐,没有电影,那每月看一次的虚假新闻,也是值得快乐的事。当大主教Fred念圣经时,她想念的是那散发洋葱味的书籍纸张在手中触摸起来的柔软触感。那种干爽柔软和曾经用来包手工皂、用来包香氛蜡烛的纸一样,和曾经用来擦干鼻子上油脂的纸一样,和香烟的卷纸一样......这些如今都只能成为回忆里的片段。

如果把我们能够拥有的权限比作一个箱子,那这个箱子越大,你能放进去的东西就越多,反之就越少,那当这个箱子越小时,箱子里的每一件东西对你来说价值感就越高。

所以当Jane走进大主教的书房时,如同进入了一个宝库,以前漫不经心翻看的时尚杂志,现在也甘之如饴。以前见面随性打招呼,以前高兴可以拥抱,以前喜欢可以亲吻,现在都变为奢望,June渴望拥抱,渴望触摸,那是还活着的证明。

人性

到底能经得起多大的考验?

有个著名的社会心理学测试——密尔格莱姆服从测试,是测试人在压力之下会如何服从一个损害他人的命令。测试结果让人十分吃惊,百分六十五的人会服从来自所谓权威的命令,去执行伤害他人的行为,而当时这个实验的权威还仅仅是活动现场的主持人而已。那如果把这个权威换成国家掌权人物又会怎样呢?在《使女的故事》中,我们也见到了人性的屈服。

第一场是在忏悔课中,很傻很天真的Jane讲述了自己十多岁时被轮奸的经历,在正常情况下,这本应是值得同情的遭遇。然而,在这里,这个不幸的错误却要被归结到Jane本人,使女们在嬷嬷的电牛棒的训导下,都把指证的手指指向了Jane,同声齐呼:“她的错!她的错!”连Jane最后也不得不承认是自己的错。是不是这样的场景让你联想到了文革时,对牛鬼蛇神的批斗?

如果说上个场景是文斗,那么第二场景就是武斗了,他们称之为“挽救仪式”,被挽救的人是一个下等士兵,罪名是强奸了一个怀孕的使女,早已被驯服的使女们执行起仪式来,让人瞠目结舌,可谓真正手撕罪犯。

被压制在最底层的人一旦给予他们权利,或许他们的残忍程度不会亚于压迫他们的人。不得不说基列政权体制设计者是深韵人性黑暗面呀!对于女性的统治,他不是把权利都放在男人手中的,在感化中心,这些女孩是归嬷嬷管;在家里,马人和使女是归夫人管。而嬷嬷和夫人被赋予的这点点权利也会让她们十分珍惜,如果她们不善加利用这点权利,那她们就更没有地位了,所以她们管理起使女是不会手软的。

而得到丈夫背叛自己的夫人们,在控诉起丈夫罪行时也丝毫不会留情,与Jane私通的大主教被妻子要求保持灵魂的纯洁而被割去一只手。Serena Joy也会用“孩子不是你的”这个事实来打击不忠的丈夫。

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会把人向动物面逼回,复活节岛的传说从来就不曾消失。

如果说上面是人性的黑暗面,那人性就如此让人绝望呢?当然不!弹簧被压到不能再压时,不是它弹性的消失,而是它即将触底反弹的开始。

在经受各种身体和精神的屈辱后,使女们也开始了自己的反抗,在最后一集的“救赎仪式”上,使女们集体抵制对同为使女的Jane施行石刑,这不是因为耶稣说的那句话:“你们中自认为没有罪的人,可以用石头砸死她。”而是Jane本来就是无罪的,她们都是无罪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地狱! 

使女们在剧中书中固然是苦难的受害者,那对她们施暴的人是不是就很痛快呢?

三人行的“受精仪式”上,Serena同样忍住泪水不流出来,Fred也得不到鱼水之乐,这个荒诞畸形的生育模式没有人是快乐的。曾经也十分恩爱的Serena和Fred之间也只剩下干瘪枯燥的对话,为情而爱的性愉悦是被认为可耻的。就连游戏也是不允许,这样的夫妻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当然基列国娱乐也是被禁止的。

可怜曾经是作家的Serena也同意不允许写作,连自己的著作也是一样要被扔进垃圾桶的,满腹才华不能被接受,她也只能在家织了一件又一件的毛衣来打发时间。在接待墨西哥代表团的大使提问时,撒谎的又何止June一个人呢?

但是可笑的是,Serena竟然是当初这个政权的设计者之一,真可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自己”

 当你什么也没有时,

 请记得你还有回忆!

再残暴的统治下,还是有勇士极力反抗。在黑暗与秘密无所不在的时候,有“他们”就必然还有“我们”。那这群“我们”是靠什么信念支撑下去?那不得不说回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斗志火焰不灭。基列政府捣毁的一个个教堂有她们曾经的记忆,已经被改头换面的商店有她们的记忆,当June泡澡时有和女儿一起的记忆,Serena呼出的一口烟,也有她曾经的记忆。同样的,她不顾自己的安全去和尼克幽会时,当她把名字告诉尼克时,她也希望他有个关于她的记忆。

铭记成为了反抗的沉稳基石,假如没有记忆了,那就真的被驯服了,就如狗不记得自己曾经是只狼。

 看书还是追剧?

不得不说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真的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她深深懂得一个道理:人在饿的时候什么都好吃!在本书中,她展现了她惊人的观察力,通过June的视觉,我们看到一只鸡蛋接着阳光的照射,散发如同月光的柔软光环,上面的颗粒就是那月球上的山峦。

只有在极度寂寞孤独中,你才会去仔细观察那些你曾经以为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你才会去看天花板的裂纹像什么图案,你才会去数通往阁楼的楼梯有几阶?

而书中以第一人称讲述的口吻,大段的心理独白让我们对使女们的苦难感同身受。现实与回忆的交织,又似一幕幕幻灯片在我们脑海中转换。

而Hulu出的连续剧也有它的看点,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参与了剧本的改编,这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著的叙事手法,又在思想深度上做了进一步拓展,比如,原本书中墨西哥贸易使团才交易的目标没有被提及,而连续剧中,不仅强化了这场戏,还把贸易的商品定为使女,这让政府的罪恶更加深化

而原本书中Jane的形象是比较单一的,而剧中也给她安排了很具悲壮意味的自杀反抗情节。而在最后一集中,对Jane的审判也是原著没有的。

另外,书中是采用单线叙事的手法,而剧中除了June的故事线,也给了Serena及Nick故事线,尤其是Serena在剧中的身份是一位作家,还参与过政权制度的设计,这也形成颇具讽刺意味的一笔。还有June的丈夫Luke的逃脱故事也是一个重头戏。这样增加的结果使得剧中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立体,也给了剧情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而Elisabeth Moss饰演的June虽然在形象上,我觉得不是十分符合原著,但是编剧在剧中把June的个性赋予了更多反抗特质,而Elisabeth也在克制的表演中,恰到好处的让我们感受了她顺从的外表下,那颗所向披靡的内心。也看得出她演这部剧真的遭了不少罪,嬷嬷们的毒打自然不用说了,而Serena在最后盛怒之下,冷不防的给了June一个大巴掌,头直接撞到门框上,真的看得让人心痛。

而Serena的扮演者Yvonne Strahovski又是一位实力与美貌兼备的澳洲女演员,高傲冷酷自私又极富头脑,而这样一个女人又对孩子视若珍宝,这种矛盾个性也让她演活了。当然,傻白甜的Jane和颇具反抗精神的Emily也是剧中的亮点。

据说也有第二季在计划拍摄中,真的很期待!

最后为大家分享在最后一集中June走进那不知是光明还是黑暗的未来的一只背景音乐《Feeling Good


身体和灵魂都需要喂养

在ScaSu和思嘉一起

做素食美味,看优质地影剧,聊私品味书籍,过健康轻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