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素】酸酸甜甜的烏梅芸豆,不僅美味,還能讓你心情大好!

 Scarlett32vjeh 2022-06-21 发布于四川

素食不難

每日一素亦可

素食不貴

尋常食材也可有滋有味!

今天為大家分享一道好吃的前菜。

烏梅芸豆

準備食材:

烏梅12顆、甘草6g、紅芸豆1把、白芸豆1把

白砂糖、鹽

  • 芸豆提前浸泡半日。

  • 把芸豆和烏梅、甘草一起煮,煮40分鐘後,加入適量白砂糖和鹽。再煮到烏梅微微脹開,湯汁燒乾即可,芸豆不大容易煮軟,大約要煮一小時左右才行。

夏天的時候,很多人都喜歡喝烏梅湯,烏梅味酸性平,入肺和大腸經,對肺虛久咳,痢疾腹瀉,反胃嘔吐都有功效,而且小朋友肚裡有蛔蟲,烏梅也是可以用的。

芸豆味甘,性平;歸脾、胃經。有具有溫中下氣、利腸胃、益腎、補元氣等功效。對治療虛寒呃逆,胃寒嘔吐,跌打損傷,喘息咳嗽,腰痛,神經痛均有一定療效。它還有一個別稱能充分說明它的一個功效:祛濕豆。說明它的祛濕功效是杠杠噠!

甘草被稱為藥中“國老”,它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四經,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可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等方面。

加白砂糖和鹽也不只是為了味道好吃,白砂糖和甘草的甘甜味,可以平衡一下烏梅的酸味,而鹽則可以起到反佐的作用。

如果最近有出現肚子脹氣、感覺裡面有一股氣咕嚕咕嚕亂竄,大便時干時稀的情況,還可以多加點水,把剩下的湯喝掉。

烏梅有引氣歸元的作用,理氣而不傷氣,而對於性子急,容易發脾氣或生悶氣的人來說,往往會出現肝氣不舒的情況,就容易影響腸胃消化。這時候到不妨來一道烏梅芸豆,並聯湯一起喝了。

當然,情急的時候,不加芸豆,直接煮藥茶也是可以的。

需要說明一下的是,如果脾胃虛寒、痰濕體質的人不太適合吃烏梅。

推薦食材

搜索更多食譜

想要更多更及时的美食分享,可以加入思嘉素社群哦!

在这里我们

分享更为健康的饮食习惯

推荐更为环保的生活方式

探求更为善意的生活理念!

希望加入社群的朋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