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最近总有人问,“岩茶还能火多久?” 问着问着,这问题渐渐变成了,“肉桂还能火多久?” 问的人十分迷茫,听的人,也暗自忧患。 最终,这个问题,变成了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这些年,看过过普洱茶起高楼、看过金骏眉宴宾客、看过铁观音“楼”塌了...... 当千帆过尽,一切便都归于平静。世上没有常胜将军,没有经久不衰,否极泰来,物极必反! 曾几何时,武夷岩茶取代了安溪铁观音,成为茶圈里的宠儿。 接着,肉桂又在营销高手的推动之下,借天价茶叶蛋的梗,在一众岩茶品种中脱颖而出,霸屏茶桌很多很多年。 再接着,肉桂又在大众合力之下,玩出了各种梗:山场、香型、树龄、还有大师手制…… 当所有能玩的梗,能炒作的点,都玩过一遍炒过一遍之后,大家似乎有些沉默了。 继而也有些后怕了。 没有新花样,未来路在何方? 要知道,凡是被推到高位的事物,总有它跌落的时候。 这是自然规律,谁都改变不了。 ![]() ![]() 《2》 这时候,有人把眼光投向了同为岩茶当家花旦的武夷水仙。 武夷老茶人说,“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 在这句老俗语里,水仙与肉桂,一个重香,一个重水,各有特色,互有优势,难分轩轾。 可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武夷茶人眼中,水仙与肉桂是相提并重的。 而到了现在,何以出现“观众只向肉桂倾,水仙不值一回顾”的怪象? 唯“商业利益”四字而已。 不过,这两年,欣喜地看到,水仙开始要翻身了——喜欢老丛水仙的人越来越多,喜欢高品质水仙的人越来越多,老茶客点单水仙的概率也越来越高。 人们的目光,看腻了肉桂,渐渐转到水仙身上。 这几天看到武夷茶农A先生在朋友圈兜售茶叶,打是“新茶上市,清库存”的名头。 A先生去年有联系过,他们家有两三款水仙品质很不错。 怎么这下子就要清货了? 思及对他家的某款水仙很有好感,遂问之:“你家那款粽叶香的水仙还有货吗?” A先生秒回,“有的有的。去年的水仙都按原价,粽叶香水仙量不多了,价格要再涨点才能出!” 哦?不是清货吗?怎么反倒涨起来了? 有点受骗的感觉。 A先生解释说,清货的都是前年大前年没卖出去的货,都是一些没有特色的大路货,去年的货反响不错,粽叶香水仙更是其中的高货,当然轮不到它被清货。 原来如此。 看来,高品质的茶,永远都轮不到被倾销的命运,无论是水仙还是肉桂。 只要货好,任何时候都抢手。 ![]() ![]() 《3》 闲时跟朋友闲聊。 他号称武夷山百事通,岩茶圈里,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打听不到的消息。 想到粽叶香水仙要涨价的事,遂向他求证:“听说水仙开始好卖了?价格要涨了?” 他说,“的确有这个趋势,而且并不单指老丛水仙,是全线的水仙行情都在涨。” 原因呢? 他认为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茶客的口味一直在改变和调整,长年喝肉桂总有喝腻的时候,就算某道美食,再好吃,也没法天天吃。 况且水仙比之肉桂、小品种,在香气口感上更质朴、素净,看遍了繁花似锦、姹紫嫣红,人总要沉淀和回归。 其二,市面上肉桂太多了,多得跟米一样! 大约十年前,肉桂热,掀起来了一波改种的浪潮,茶农们争先恐后把自家茶山里的水仙、名丛、奇种茶树挖掉,改种肉桂,时至今日,满城尽是肉桂,多到要内卷。 在那一番“改种”的操作之后,水仙茶树是元气大伤,却也为十年后的复兴之势埋下伏笔。 毕竟,人类总是相信,越少的事物越需要珍惜。 其三,陈年的肉桂随着氧化还原反应的增加,茶香也慢慢减弱,这对于注重“喝香、喝鲜”的肉桂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而随着肉桂香气的减弱,茶汤的口感也会变得淡薄。不再能满足老茶客挑剔的味蕾。 水仙便不会如此,它本就茶香细幽,是极朴素的一款茶。在存放过程哪怕香气变淡些也无伤大雅,人家的卖点是“醇厚感”,水仙这越存放越醇厚的特质,为其招来了更多的老茶客。 ![]() ![]() 《4》 对于肉桂来说,盛名之下,负重颇多。 大众的追捧,商家的花式玩法,让它渐渐被玩坏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肉桂被大众捧上位,但也有可能因为过度的追捧而跌下神坛。 正在乱花渐欲迷人时,人们看到了清净温婉的水仙。 “风水轮流转”,在一波肉桂、小品种的争奇斗艳之后,是时候,该轮到水仙上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