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台班子:一场没有演完的戏

 fstd 2022-06-21 发布于江苏

图片

草台班子

一场没有演完的戏

■ 撰稿:阿   福

■ 摄影:唐浩武

(采访日期:2006年12月1日)

无锡市青城锡剧团主要演员奚林森

自1945年起,奚保大参股的无锡文戏班在无锡中央大戏院长期演出,历时10年之久。1949年,奚保大荐举汪韵芝入无锡文戏班,于中央大戏院唱正场花旦,结束她13年走江湖的草台班生活。57年后的今天,83岁的汪韵芝老人,欣然与奚保大的儿子奚林森,在江阴周庄鸡龙山村同台演唱锡剧《珍珠塔》。老人于晚秋的夜风中,重温半个多世纪前的草台班唱戏情景。

图片

图片

图片

▲ 离开场还有1个小时,一些观众就等待演出了 

阿 福(后简称:福):奚老师,您好。我们是通过汪韵芝老人打听到您在周庄演出。

奚林森(后简称:奚):汪老师跟我父母解放前就熟悉。那时候我父亲奚保大、母亲奚彩娣,跟汪老师一样,也是唱锡剧的。我读江苏省戏曲学校时,跟汪老师的儿子乃强是锡剧班同班同学,我们两家是锡剧世交。毕业后,乃强被分配到金坛县锡剧团,我被分配到大丰县锡剧团。

福:原来您是科班出身!而眼下您却在草台班里当演员。

奚:我们这个唱戏班子,基本上是大丰锡剧团的退休演员,从大剧团到小剧团,从大舞台到小舞台。我今年63岁,年纪不大,还能唱,也喜欢唱,喜欢跑东跑西唱锡剧。

我们这个班子有16个人,我爱人也在这里唱戏,所以不会经常想家,不觉得辛苦。我们班子里有4对夫妻演员呢。没错,(戏班子)稳定性好,大家合得来。我们都是老演员了,有的草台班有年轻演员,我们没有。常州那边的草台班年轻演员多。那些年轻演员大都是半路出家。

福:您是这个班子的班主?

奚:不,我不是班主,我们的班主是孙彩华,就是刚才给你们带路的那一位,她跟我们一起唱戏,我们叫她老板娘,因为注册时用的是她女儿的名字,所以她是真正的老板娘,老板的娘。

所有的戏衣、道具、灯光设备等,都是班主投资的,大约花了七八万块钱。戏台是我们自己设计的,它可以伸缩、拆卸,方便搭建、运输;今天用的是长8米宽6米, 可以放到长10米宽8米。一场戏一般在1300元至1500元之间,主要演员得60元,一般演员得40元至50元不等。一般是当地老板出钱,老百姓看戏不要钞票。

图片

▲ 这是演出的出资人之一:当地村委的妇女主任

图片

▲ 戏台是我们自己设计的,它可以伸缩、拆卸,方便搭建、运输

我们是到处跑,无锡、武进、张家港,哪儿都去。江阴经常来,因为一是江阴经济发达,江阴的老板慷慨大方;二是江阴人喜欢锡剧的多,也就是说,这儿的锡剧土壤好,特别受欢迎。江阴经济发达这谁都知道,去年江阴周庄镇的销售额是460个亿,连续4年全省第一。周庄镇的鸡龙山村是23个亿,而这个村只有2700人。我们在这个村将连演18场,今晚是第11场。先前我们在周庄的金湾村连演了31场。

每年初七初八我们就出来了,除了大热天、下雨天您是这个班子的班主?不,我不是班主,我们的班主是孙彩华,就是刚及年前一段时间停演外,几乎天天在乡下唱戏,一年唱250场左右。一般是晚上唱,大冷天是白天唱。在这里我们是住在张主任的厂子里。张主任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她人很爽气,气量大。她腾出房子给我们住,不收我们的水电费。我们的厨师要去买100斤煤球,她对厨师讲,不要买了,拿我的用就是了,用得了多少?我们在乡下经常能够碰到像张主任这样的好人。

图片
▲ 能在这样的住宿条件大家都很满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这个仓库就是化妆间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 演员对化妆一丝不苟

福:你们跟大剧团不一样。

奚:大剧团演出场面大,下乡难度大,所以他们的下乡次数没法跟我们比。农村里看戏的大都是中老年人,他们不要阳春白雪,只要下里巴人。大剧团打幻灯字幕,老年人眼睛不好,看不清楚,看不清就听不懂。我们只唱老百姓听得懂的句子,不用打幻灯字幕。

更重要的区别是,我们唱的是“幕表戏”,他们唱的是剧本戏。幕表戏是没有固定台词及唱词的,全靠演员临场发挥。在舞台上每个人都是集编剧、导演、演员三位一体,见机行事,随机应变。我们不排戏,没有排戏成本。演出前会有人讲一讲故事情节,给出个框架,大家在这个框架里自由发挥。我们是以剧本的路子唱幕表的句子。

图片

图片

图片

▲ 农村里看戏的大都是中老年人

福:这样唱会不会用到锡剧赋子?

奚:当然要用到赋子。你问赋子的来源?我们一是靠老艺人的口口相传;二是看文革前常州锡剧团出过的一本赋子集,里面有朝代赋、金殿赋、讨饭赋、花园赋、媒婆赋、灯赋等30多种,那是一本很厚的书;三是靠演员自己创造,并以此丰富锡剧赋子本身。

我认为幕表戏是锡剧的宝贵遗产,是锡剧发展、创新的重要途径,可惜大剧团早就不演幕表戏了。我们这个班子能够唱200多本戏,我们不会背那么多的台词和唱词,我们是以幕表戏为主,发挥每个演员的艺术创造力。去年扬子江音像出版有限公司把我们的20本幕表戏录制成戏曲碟片全国发行,其中有传统戏《借红灯》、《赵红娘》、《拜月记》、《蔡金莲告状》等。我们有这种能力,你给我们一个故事,我们就能给你编一场戏。一般一场戏是两小时45分钟,一本一场。不过我们也唱连台本,如三场一本的《玉蜻蜓》、五场一本的《狸猫换太子》。

我们演出的剧目,先是由老板定,后是由观众点,最后才是我们自己安排。观众点到哪儿我们就唱到哪儿。今晚我们唱传统戏《借黄糠》,明晚唱《包公铡杨二》。包公是老生,杨二是男丑,我们是生旦净末丑俱全,什么戏都能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候场中的演员

福:唱不唱现代戏?

奚:当然唱。我们曾经自编自演了一出幽默戏《周庄新面貌》。这出戏的出场人物有京戏《沙家浜》里的阿庆嫂、胡传魁,越剧《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林妹妹,黄梅戏《天仙配》里的董永、七仙女,还有我们锡剧《双推磨》里的苏小娥、何宜度。我们是以跨越时空的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江阴地区几千年的文明史,形象化表现江阴周庄现代纺织业的兴旺发达。我们是看到一个故事就可以唱,效率快,成功率高。

福:锡剧曲调由本地的滩簧调、苏州的铃铃调和杭州的大陆调组成。

奚:锡剧以前是重唱不重做,所以它的唱腔变化复杂,调子拗,比沪剧、越剧难唱。上海滑稽剧团九腔十八调啥都唱,就是不唱锡剧,因为锡剧不好唱,唱不好。

福:好像浙江的越剧、安徽的黄梅戏,都比锡剧出名。

奚:以前锡剧是排在黄梅戏前面的,唱锡剧的比唱黄梅戏的多,江苏、安徽、浙江、上海等省市都有锡剧团。后来越剧、黄梅戏蒸蒸日上,越来越出名,锡剧却每况愈下,活动地盘越来越小,现在只有在苏锡常一带有。其实地方戏跟股票一样,要有人托盘才行。要地方政府托,要文化宣传,要培养锡剧观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面对了了的观众演员们演出一点也不马虎

福:您对锡剧的未来有何看法,是悲观还是乐观?

奚:讲老实话,我从没想过这个问题。讲我们有发展锡剧事业的大目标,肯定是说假话。我只这样想,假如我们这样的人不下来搞,锡剧可能很快就会消失。我们下来搞是培养锡剧观众,同时我们自己也得到实惠。这唱戏是小时候学的,拿起来就是,一点都不费神。再说我们是晚上唱戏白天休息,除了劳保一年有一两万收入,何乐而不为?目前,锡剧观众主要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青年人也有,不是很多。外地民工听不懂无锡话,也很少来看。你说得对,观众中是有小孩,他们大多是老人带出来的。我们当然希望锡剧观众越多越好。

图片

图片

图片

▲ 演员到后台换妆

福:您对汪韵芝老人的锡剧表演很熟悉?

奚:对她这样的锡剧老人,我们做晚辈的是十分敬重。锡剧重唱不重做,可汪老师不但唱腔讲究,而且做功细腻。她演《珍珠塔》中的姑母活龙活现,叫人难以企及。我在大丰锡剧团的同事,目前在江阴的张玲娣,在常熟的杨明峰夫妇,听说汪老师要来,今天都特地从江阴、常熟赶过来,当面向汪老师致意。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刚才汪老师答应今晚登台唱一段,这是我们的荣幸,也是鸡龙山村观众的荣幸。

对不起,我得赶紧去化妆了,今天就聊到这里好不好?

图片
▲ 盛情难却,汪老师83岁高龄登场表演 

江阴市周庄镇鸡龙山村妇联主任张美芬

张主任是鸡龙山村一家牛仔布厂的女厂主。据说她的儿子在北京大学读博士,女儿在上海交通大学读硕士,周庄一带是人人皆知的。而她的另一个出名,是她始终热心于本村的公益活动。

福:张主任您好。据我所知,无锡市青城锡剧团这次来村里唱戏是您牵的头。

张美芬(后简称:张):当时他们在镇上演《周庄新面貌》,我是仔仔细细地看,觉得确实演得不错。正好我们这儿也有一个草台班,一比较就知道他们演得好。江阴市政府讲“五个好”,要我们老百姓有好工作、好收入、好环境、好心情、好身体,建设和谐社会。我们请戏班子来唱戏,是要我们的老年人不但老有所养,而且老有所乐。我们是自愿原则,出不出钱,出几场戏的钱,全看自己高兴。大家都是要好朋友,几个电话打过去,都很支持,一上午就落实了两万块钱,我自己出两场戏的钱。平常做人家(节省)一点,就拿得出这笔钱。

他们搬过来住在厂里,我觉得过意不去,因为厂里噪声大,环境闹。我说你们成年累月在外面跑太辛苦,他们说唱戏是我们的乐趣,这就跟办厂是你的乐趣一样。我觉得他们演得好,老太婆也演得像,包公也演得像,演什么像什么。前两天下雨,我在家里看他们的戏曲碟片,我看《蔡金莲告状》,一头看一头哭。看完后我给奚(林森)老师打电话,告诉他我哭了。

福:您以前就喜欢锡剧?

张:我小时候就喜欢。常常在灶门口一头烧火一头唱。

福:您以前知道汪韵芝老人吗?

张:当然知道她。我看过她的戏,我问她现在还唱不唱了,她说一般不大唱。这意思是,有时候也会唱几句,对不对?所以我请她今晚唱一段,没想到她一口答应。我不知道她的出场费是多少,我跟她讲这件事,结果她说要啥出场费,给钱的话就不唱了。

图片

图片
▲ 观众越来越老了,以后的戏不知演给谁看

国家一级演员汪韵芝

汪韵芝老人再次出现在草台班舞台上。观众席传来一片啧啧称奇的声音。而她本人感慨的却是今非昔比,草台班完全变了样子。

图片

▲ 汪老师坐在久违的化妆镜略施淡妆

福:汪老师,这儿的草台班跟您以前的有啥不同?

汪韵芝:比较起来那就是天上地下。以前戏台围的是芦苇帘,挂两盏马灯,有汽油灯就不错了,哪里有现在这些灯光设备。戏台是拿棺材板、推槽门板搭起来的,就搁在一排春凳上,有时候用的是学生的课堂台桌,打几个桩,一点都不牢。碰到捣蛋分子,戏台就会被挤倒。解放前我碰到过好几次坍台的事。我的脚踝给跌肿了。我的头饰给小孩抢了去。我喊,你们不要拿呀,还给我,我要唱戏的呀。小孩拿了就逃走了,根本不睬你。

以前我们都是睡在庙里、祠堂里,人家叫我们戏子,瞧不起我们,哪里会给你楼房住。以前没有音箱,没有无线麦克风,有时候有千把人来看戏,唱戏的就要唱得响,扯开嗓子唱, 唱到大家都听得见。以前跑龙套的箱底(戏衣)是租来的,一天几钿,好的就贵一点,普通的就便宜一点,而主要演员的戏衣,什么红官衣蓝官衣,全是自己置备的,这要花很多钱,不然就唱不了。我们是唱下来才有得吃,阴雨天就急煞人,发愁这日子怎么过。有时候也在茶馆里唱,白天唱。

图片

图片

▲ 心满意足的散场观众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